周恩来细谈毛泽东成功的一大秘诀:
善于等待和说服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代伟人,除了他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还在于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毅力,并善于宣传发动和教育群众。

一九四九年五月七日,周恩来在他的《学习毛泽东》一文中指出:“毛主席使普遍的真理具体化…..总是再三再四地舌敝唇焦地讲,反复地讲,使这个真理为大家接受,变成了力量。所以要想把领导者的觉悟,领导者的智慧变成群众的力量,需要经过教育的过程,说服的过程…..等待群众的觉悟。……在十年内战的时候就是如此。我们主张打大城市,毛主席认为我们力量小,不应该打大城市,应该集中力量建设根据地。但是毛主席的意见大多数不赞成……结果打败了, 毛主席赶快在会议提出: 打败了证明这个方法不行,换一换吧! 大家还不接受,他只好再等待,又跟大家走……在长征路上, 毛主席又提出了他的正确意见,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错误路线……最后证明毛主席的主张是对的,多数是错的……这都说明正确的意见不为大家接受的时候,就要等待,就要说服….. 正确的意见常常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

以上论述说明:毛主席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坚持真理和作思想工作时,善于“说服和等待, 等待和说服”,在大家不理解的时候他既联系群众、又引导群众、不嫌弃大多数和放弃自己的理想,甚至和稀泥的“同流随俗”。也不是学屈原,对昏聩的楚怀王不能坚持自己“来吾道夫先路”的政治理想和策略,而是道不同而不相与谋,看不到出路,悲观绝望投江自杀;也不是学陶渊明,由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到洁身自好,隐居田园,寄情山水,如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更不是学亚父范增,由于在鸿门宴上项羽没有听他的劝谏,放走了刘帮, 范就灰心丧气、气极败坏、恨铁不成钢的怒骂项羽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愤然离项羽而去(可以说,这是项羽的一大损失,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的项羽失败)。毛泽东同志以坚定的革命理想、博大的胸怀和顽强坚忍的革命毅力,坚持与中国革命同兴衰、共存亡,最终引导中国革命走出了迷途和险境,既铸造了中国革命的辉煌,也施展了自己的宏才大略,实现了救国救民的抱负和理想。

人民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