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毛主席调查研究拾零

沈 同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期间,所见感人的事很多,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一贯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毛主席每天工作繁忙,日理万机,但一事当前,他总是掌握情况是第一,随时随地都忘不了作调查研究。毛主席不但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亲自实践,作社会调查,取得第一手调查材料,而且善于调查研究写了不少关于调查研究的专题报告。在他的每篇著作中,都随处可见他调查研究的来龙去脉。可以说调查研究在他一生中是贯彻始终的。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久了,深受他的言传身教,就更加体会到,他一生中许多不朽的论著和他在伟大事业中的许多决策,都是他调查研究的结果,都是他经常不断地亲自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作调查,得到了第一手材料,日积月累,经过分析研究后作出的实事求是的正确结论。事实证明,毛主席作的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

   为什么要作调查研究呢?毛主席说:“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他以言传身教来号召我们:“都要为人民服务,你们为人民服务,我也为人民服务!”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他要求大家必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毛主席把作好调查研究工作,提到了为人民谋幸福和为人类求解放的高度来看待。

   毛主席很善于作调查研究。实际上,调查研究已经成了他每天工作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调查的内容广泛丰富。他好学不倦,每事问,有闻必录,一旦发现问题,就抓住不放,追根究底。他既能洞察全盘,又能抓住重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查研究。1956年,正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时刻,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四面八方,先抓什么,怎样抓才能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呢?毛主席说,我们不能尽看苏联的蓝本。他在占有各地基层大量第一手调查材料的基础上,便及时和政治局的同志们又展开了调查研究,一面听取中央各部门的汇报;一面又利用工余饭后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亲自察看了中央许多部门生产上的革新成果,并且还借鉴了苏联的经验,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表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要讲话《论十大关系》,指导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毛主席作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席曾说,常找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比坐在屋子里等着听汇报和看报告要实际得多,可以一目了然,实事求是,有了调查才有发言权。作出正确的结论,对改进工作就有说服力了。毛主席一生走遍了大江南北,每到全国各地去视察工作之前,他要去什么地方,调查什么问题,从来不事先告人,要求偃旗息鼓,不能扰人。虽然毛主席每年外出视察工作的时间都在半年以上,但记者无从知晓,主席也不让报道。他每去一地,都是到时静悄悄,离时不辞而别,既不让当地领导人迎送,也从不接受宴请。主席每到一地,当地领导同志一旦发觉,都要来关照,对毛主席问寒问暖关怀备至,热切地盼望主席接见。这种战友的情怀和对毛主席的爱戴,使我们深受感动。有一次我怀着天真的感情,在主席散步时向他报告了同志们的愿望,主席说:大家各有各的工作,应该各司其职,互不相扰嘛,他们要是把群众等着办的事放下,偏偏要来迎接我,我于心何忍嘛!我如有事要同他们商量,是会请他们来的,我经常到各地去看一看,又行止不定,要是集合了一大群人像个代表团,事先选好了地点,要在某月某日前去参观,让老百姓老早就作好准备,等“代表团”一到,使人家应接不暇,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那怎么能够作调查研究!毛主席在视察工作时,有时在行进途中就让停车,他就地视察,看来随遇而安,实则胸有成竹,在按计划行事。有些当地领导人,感觉毛主席的行动,出其不意,使人捉摸不定,迎接不及。可是毛主席却调查到了第一手的真实情况。

   毛主席到各地视察工作时,一面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一面还就地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他有时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了问题,便及时找来当地的地、县委书记到他乘坐的火车上来座谈,听他们的汇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大家研究,毛主席曾说:登门拜访这个办法,要比把大家请到北京去开会好。毛主席还恐怕人们不管他的意见正确与否都盲目执行,有时对自己的意见还要进行核查。

   毛主席不仅善于作调查研究,而且还善于积累资料,以备查用。他好学不倦,博学多能,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更有超人的记忆力,一朝需用便信手拈来,恰到好处。

   毛主席还要求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也能够帮助他作调查研究。他说:“这个对我对中央都有帮助。”同志们在主席亲切具体的教导下,认识到这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任务,都积极热情、尽心尽力地做好,并且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学识和思想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皆大欢喜。毛主席也感到欣慰。

   毛主席经过调查研究作出的卓越贡献,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毛主席在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所作的艰苦工作,同样激励后人,仅点滴所见,已感人至深。今思其事,念其人,毛主席亲切感人、甘为人民孺子牛的伟大形象又出现在眼前,不禁百感交集,谨追记几件亲眼所见毛主席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的小故事,权作怀念。上面的几段叙述,也是由这些小故事引发出来的。但由于当时还有任务,无暇他顾,故不能窥其全貌;又因时过境迁,多已不复记忆,只能将一时一事的凤毛麟角或只言片语,概述一斑。

   一、毛主席请警卫战士帮助作社会调查

   毛主席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甚至把它看作是一个革命者为建设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一种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多多益善。他不但自己经常亲自到群众中去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且还要求并教导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帮助他到广大工农群众中去作更广泛具体的社会调查,尤其在全国解放之后,他进入北京工作了,对这个问题感到更迫切需要,这样做不但使他能够更多的“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及时为群众解决困难,同时也锻炼了身边的工作人员,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和提高。在毛主席身边担负警卫任务的解放军战士,在毛主席的耐心教导下,就经常帮助他调查了解农村的社会情况,战士们也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毛主席经常利用警卫战士回家探亲的机会,帮助他了解农村的社会情况。当时这些战士都来自农村,思想单纯,作风朴实,虽说一般都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但他们对自己土生土长的那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凡是自己的所见所闻,都有清楚的记忆,而且反映情况一是一,二是二,从不添枝加叶,不是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会编造。毛主席从他们调查的情况中,了解到全国很多地区农民生活的真实情况和悲喜交集的民间故事,听到了人民群众的心里话。毛主席很重视战士们的调查材料。

   毛主席非常喜爱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战士,很关心他们的学习,对他们寄托着无限的希望。主席曾亲切地对战士们说:“你们都是些好同志,就是文化水平低一些,你们要好好把文化提高一下,以后就能够掌握科学知识,多为人民做些工作,多为人民服务。”在毛主席的倡议下,中南海警卫部队给战士们组织了业余文化学校。毛主席亲自担任名誉校长。战士们在毛主席的关怀和鼓舞下,学习努力,成绩优异,文化水平提高得很快。学校的文化课程逐年加深、提高,一直讲授到大学的课程。

   毛主席为了使战士们更好的帮助他作社会调查,1955年5月14日下午,在他的住地——中南海丰泽园颐年堂前的院子里,接见了在他身边担负警卫任务的解放军战士,给大家讲了关于作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怎样才能作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问题。他耐心地讲了一个多小时。

   毛主席首先向战士们说明为什么要作调查研究工作。他说:“作调查研究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多为人民服务。”“我们各人的工作不同,有站哨,有做别的工作的,但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他希望大家都能够帮助他作社会调查,他说:“你们都做警卫工作,我现在想给你们加一样,不知同意不同意?就是调查工作,这个对我对中央都有帮助。”他风趣地说:“光站哨,工作很单纯,和吃菜一样,不光吃青菜,还吃点辣椒。”战士们齐声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表示一定要努力完成毛主席交给的光荣任务。

   毛主席看着战士们信心百倍,跃跃欲试的样子,高兴地说:“就讲讲工作,讲讲工作方法吧。大家有三个任务:一个是保卫工作;一个是学习,学习文化;一个是调查工作,一方面可以看家,以看家为名作调查工作。”

   怎样做调查工作呢?毛主席教导大家,不要摆架子,对人要谦虚。他说:“我们拟了个章程,对人要谦虚,对父母、对乡村老百姓,要尊重家里边的人,要尊重老百姓,要尊重乡村干部,别摆架子。团长向你们摆架子,你们不高兴。我向你们摆架子,你们也不高兴。谦虚就可以调查出东西。”

   毛主席又嘱咐大家要注意保密,他说:“可不要说:‘我是给毛主席警卫的,是毛主席派来的'。我们国务院就有一个,回家以后召开干部会,说是总理派来的。”毛主席说到这里不禁笑了起来,因为在我们的战士中,也曾经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家在陕北的战士,回家探亲时,遇到了一个在家搞生产的当年的老游击队员。老人问这个战士,在哪个部队里搞什么工作?战士告诉他,在北京搞警卫工作。老人又问:“可见过毛主席?他老人家身体可好?”战士这时想起了部队的保密制度,对毛主席的行动要保密,便说:“我没见过毛主席,不知道。”老人看着这个小战士,待了一会儿说:“听说毛主席病了,还病得很厉害呢!”这个战士立即反驳说:“不对,这是造谣!”老人问:“你咋知道?”这个小战士急着要为毛主席的健康辟谣,就说:“我回来的时候还亲眼看见毛主席在海边散步嘛,毛主席的身体很好,你不要听信谣言!”老人听了哈哈大笑说:“娃,你还小呢!”这件事后来被毛主席知道了,他总是一提起来就发笑。

   毛主席讲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接着就给战士们布置任务:要调查什么呢?主席说,回去“调查生产的情况,生产的粮食、特产、花生、芝麻、烟叶、小米、大麦等等,生产的情况怎么样,吃的够不够,……”总之,毛主席指出,农业生产的项目多得很,数也数不清,还有对工作人员的意见,这些都是调查的内容。

   毛主席看了战士们探亲回来写的农村情况调查报告,便把报告里的一些生动事例和遇到的问题,结合当前的政策,讲解给大家听,帮助战士们了解党的政策,解答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战士们对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大家回到家乡,不但作调查,还要作宣传。

   当时我国许多地区水旱成灾,农作物歉收,农民都叫粮食不够吃的。战士们的调查报告也反映了许多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对此毛主席指出,既要有渡过困难的信心和办法,又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主席指出一个战士的调查报告说:“赵虎城他姐夫向他诉苦,说没有粮食,他在家住了两天后,发现他有粮食。他为什么哭穷呢?”毛主席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说:“第一,叫了就是穷;第二,明年可以少卖粮;第三,人家都叫,自己不叫也不好。老百姓瞒点粮食好不好呢?好!心里知道他瞒了就好,你知道就行了,瞒就是有啊!但不要提倡,也不要说毛主席讲的瞒粮好。”主席又指出,大家的调查报告里还反映:“有的地方确实不够,卖过头粮,牲口不够吃,也有把母猪杀了的,逃荒的也有,把牛杀了的也有。”怎么样才能度过困难呢?主席提到了曾文的调查报告——曾文同志是广东五华县人,家乡受灾,灾区人民依靠合作社的力量,团结互助,在抗灾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毛主席称赞说:“你们那里的老百姓真勇敢,农业合作社就应该起到这样的作用嘛!”主席还在曾文同志的报告上写了“合作社好”四个字,让大家去传阅。

   1955年,国家正在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战士们的调查报告里反映,有很多农民不理解,我们的战士也不够理解,因此就没有办法去向群众作宣传。毛主席结合这个情况,又给战士们讲解了统购统销政策,他说:“统购统销有五大好处:第一,对贫农有利。贫农是缺粮,保证他们有粮食不饿死,而且不涨价。第二,对灾民有利。去年水灾有五千万灾民,重灾六分之一,其中有四千万没饭吃,不统购统销的话,就要饿死百十万人,老百姓讲是百年没有的洪水,五百年没有的好政府。第三,对经济作物有利。种棉花、甘蔗、烟叶的,可买到粮食。第四,对城里人有利。我们拥有八千万城市人口,有产业工人、手工业者、政府工作人员和军队,还有资本家,过去吃现在也吃,现在是统一吃,比粮食私有的好,可以保证工业化的实现。第五,可以买回机器。拿些豆子出国,送给苏联就可以买回机器,没有统一就少一些,统一了呢就多出口一点。”

   战士们的调查材料还反映:大家都叫缺粮,可是人多粮少,不知道粮食是怎么分配的,有些贫苦农民担心分不到粮食。毛主席说,粮食的供应是有保障的。于是又给大家讲了粮食的分配办法:“解放军吃32亿斤,出口38亿斤,现在总共为870亿斤,800亿斤的分配是:城市450亿斤,农村350亿斤。农村的分配:第一是缺粮户,第二是四千万灾民,第三是经济作物区,第四是四民,就是盐、渔、林、牧民,因为他们不搞粮嘛。”

   战士们聚精会神的听着毛主席的讲话,越听越高兴,感到一时间就懂得了这么多事,自己忽然间聪明了许多,兴奋的样子溢于言表。

   毛主席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战士,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从全国各地走到一起来了,也是非常高兴,他鼓励大家说:“在座的是六万万人的代表,尤其是你们青年,乡村城市、东南西北都有,六亿人口的代表非常重要,不要轻视自己!”毛主席勉励大家,要团结起来,互助合作,才能搞好工作,他对战士们说:“为什么要团结呢?为了工业化,为了社会主义,分工合作为了总目标。团结起来,学习,调查,为把工作做好,要互相团结。”主席亲切地嘱咐大家:“态度要好,要互相关照!”

   最后,毛主席号召同志们:“都要为人民服务,你们为人民服务,我也为人民服务!”

   会后,毛主席又把这次讲话的内容归纳为五条“出差守则”,并亲笔写好交给大家执行。原文如下:

   出差守则

   (一)保密——不要说这里的情况。

   (二)态度—不要摆架子。

   (三)宣传—解释建设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好处。

   (四)警惕——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当。

   (五)调查——生产、征购、合作社、生活、对工作人员的意见。

   从此,同志们回家探亲作调查,便有了共同遵守的“出差守则”。战士们在毛主席的亲切教导下,调查工作进展得又快又好,调查材料的质量也一次比一次提高。

   1956年,全国各项工作欣欣向荣,工农业发展日新月异,形势大好。毛主席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之后,又准备到各地去视察工作,他对当时在农业方面出现的增产增收和群众日益高涨的生产热情,非常高兴,又打算到农村去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农业的进一步大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在出发之前,主席选派了家在不同地区的26名警卫战士,让他们回家一面探亲,一面帮助他调查各自家乡农村的情况,在4月23日出发,限期归队汇报。

   毛主席5月3日到了广州,并请来彭真、杨尚昆、罗瑞卿、谭震林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召开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和江西五省的省委书记会议,专门研究这五个省的工作问题。

   回农村探亲并作社会调查的战士们,5月13日纷纷回到北京,又即刻赶到广州,向毛主席作汇报。这期间,毛主席白天的工作安排得很紧,除开会外,还视察了广州岭南文化宫、广东造纸厂和通用机械厂等一些单位,有时还抽空下珠江游泳锻炼身体。利用晚上的时间,看战士们写的调查报告,主席看得很认真,连战士们报告里的错别字都给改正了过来,有时还要把战士找来细谈。战士们反映的情况,都是一件一件的具体事例,他们的语言又带有地方特点,说起来有声有色,情况真实,生动感人。毛主席有时还提出问题和战士们讨论,经常谈到深夜。

   在毛主席身边担负警卫任务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战士,他们虽然籍贯不同,语言各异,但都一心要把毛主席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在毛主席的热心教导下,发挥出了这些青年战士的潜在能力,他们长知识,广见闻,理解了党的政策,不但认识到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还学会了作社会调查来为人民服务,也有了向群众宣传的本钱。战士们普遍反映,听毛主席讲话,思想开窍,深受启发教育,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尤其是当想到自己竟能在毛主席的亲切教导下来为人民服务了,心情更是无限的激动和愉快!

   毛主席看着这些年轻的警卫战士,他们兢兢业业、日夜警惕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同时文化知识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还学会了作社会调查,他常常看着、听着、想着,脸上绽出了喜悦、欣慰的笑容。

   二、毛主席说人生的时间就只有这么多,我们要建设祖国必须只争朝夕

   在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关于如何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虽然众说纷纭,但多是看苏联的蓝本。毛主席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遍了大江南北,反复不断地进行着调查研究,以求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蓝图。

   1954年春,毛主席在掌握全国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还想了解一下中央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看看是否能够适应全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力的为各项基本建设服务,以求成龙配套,形成全国一盘棋,大家互相支援,消除矛盾,通力合作,更加有力地促进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毛主席首先要看看这些部门在为国家的生产建设和改革创新方面,究竟有了哪些实际成果。

   可是毛主席日理万机,每天忙得不分昼夜,从哪里再去找这么多时间呢?然而毛主席只要想办的事,就一定要达到目的,而且一定能够达到目的,他从来没有说过时间不够用的话。事实证明,毛主席过去在许多次对敌的战役中,都能够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的条件,运筹帷幄,掌握时机,抢出时间,事先作好周密的部署,满怀信心地去争取胜利。毛主席曾经坚定地告诫我们说:“我们必须要有时间观念,光阴一去不复返,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抢时间,挤时间,走到时间的前头,要能够掌握时间,决不能够作时间的奴隶,人生的时间就只有这么多,我们要建设祖国,必须只争朝夕!”

   时隔不久,纺织工业部门生产了一批革新的纺织品,产品优美,花色新颖,做工精细,深受群众欢迎,市场供不应求,拟大批生产,向国内外销售。周总理指示,送请毛主席看一看。因为花色品种很多,又不知毛主席什么时间能看,便在中南海的瀛台布置了一个展览室,以便主席随时察看。

   一个星期天,毛主席散步走到瀛台,便去察看这些纺织品。展览室布置得五光十色,琳琅满目。毛主席看得很仔细,边看边听解说,当主席得知讲解人员就是生产这些纺织品的专业人员和纺织工人时,便向他们详细了解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销售以及群众的反映等情况,他们都一一给主席作了汇报,还特别指着那些府绸类的花布向主席报告,说这些产品质量好,式样大方,料子又薄又软穿在身上很舒服,比当时从国外进口的花布要好得多,价钱也便宜,深受群众欢迎,准备大量生产,向国内外销售。毛主席拿在手里,看了又看,搓了又搓,满意的说:“很好”。主席对专业人员的解说也很满意,一直看了一个多小时。主席看后,还让请中央的领导同志都来看一看。

   毛主席看了纺织工业部的这些展品后表示,看了这些纺织品,又向工人了解到生产情况,好象进到生产车间一样,这样看一看,既不兴师动众,又不影响工人的生产,也不挨挤,还没有时间限制,这个办法很好。因为正常的统一办公时间,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这种调查工作,只是利用工余饭后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进行,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时间,毛主席就把它叫作“业余活动”,他还建议那些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中央领导同志,都来进行这种“业余活动”中的调查研究。

   刘少奇同志知道后,在百忙中也利用饭后的休息时间,到瀛台去看了这些展品,纺织工业部钱之光部长还赶来向少奇同志作了汇报。中央在北京的领导同志也都来观看了纺织工业部的展品。大家一边看着展品,一边听着汇报,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专业人员交谈,都很关心这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也都称赞那些花布好,说怪不得市场上苏联的花布卖不出去,我们自己能生产这么漂亮的花布,又是物美价廉,谁不愿意买自己国家生产的东西!并提出,我们有这么好的产品,应该大量生产,出口换机器。

   纺织工业部这种汇报革新产品的做法,不但得到领导同志的赞许,同时也受到了中央其他部门领导人的注意,大家都希望请中央领导同志看看他们的产品,指导他们的工作,纷纷把本部门的革新产品拿来向毛主席和中央作汇报。于是,毛主席原打算对中央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就这样开始了。至于时间的矛盾,也就按照毛主席的抢时间、挤时间的办法,迎刃而解了。毛主席终于积极又巧妙地争取了时间,他的调查研究又增加了一种方法。

   这种把本部门的革新产品向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展出的作法,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几经改进,具有几个特点:第一,来了就看,没有时间限制;第二,汇报产品的部门无需专门派解说人员,都给产品写上简要的说明,领导看时便可一目了然;第三,如果时间允许,中央领导同志、专业人员和生产工人,都可以来现场直接交谈,或开座谈会,凡是领导要了解的情况和指示精神,或是展出部门要向中央领导请示的问题等,都可以在现场提出来商讨研究,有些问题主管领导当场就可以解决,而且决定了就办,如国产花布就代替了进口花布。

   1954年国庆节前后,瀛台开始布置通讯部门的汇报展品。11 月2日下午,陈云同志和林伯渠同志先后到了瀛台,先看了通讯系统和保密通讯的革新设备,又看了工作人员的表演。毛主席和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陆续来看了展品。大家认为,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我们的保密通讯工作做得是很成功的,这是因为除了在通讯方面的有效工作外,还在于我们的同志们具有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严密的保密措施,今后在通讯工作的科学建设方面,我们还必须迎头赶上。

   1955年春,瀛台又布置起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的革新成果展品。3月27日刚刚布置好,朱总司令便来察看了,邓洁同志赶来向总司令作了汇报。许多展品造型美观,工艺精巧,独具匠心。有很多手工业产品,都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品,经过了革新改造,使用起来就更加方便了。还有许多手工艺品和多种多样的编织品,受到了很多国家的欢迎,远销国外。另有些精工细琢的雕刻艺术品,已成了国宝。展品中还有些革新的农具,当时在手工业方面的农具革新,还只是在小农具方面的一些初步改革,如把锄头中间打个洞,去掉一块铁板,这样在制作时可以节省原料,使用起来也方便、轻巧。在展室里摆着的双轮双铧犁,可算得上是当时最突出的革新农具了。总司令边看边听汇报,还提出了有关手工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些问题,一直微笑着频频点头。

   4月6日,毛主席饭后散步到了瀛台,去看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的展品,察看中注意力集中到双轮双铧犁,主席看过说明,让我按照说明操作一下,幸亏我在事先进行安全检查时曾作过试验,学会了操作,主席说我操作得倒像个“里手”。主席也亲自操作了一下,他说,要能够比旧犁头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就好了。这时程子华主任和几个同志赶来了,大家便畅谈起来,他们向主席汇报了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又把双轮双铧犁的制作过程和造价、比农民使用的旧犁头提高了多少效率等,一一向主席作了详细的汇报。毛主席在察看过程中,有时提出问题,有时指示工作。他指出:手工业很重要,它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活,要大力发展,党委要鼓励干部做好手工业的工作;手工业要提高技术,发挥改革创新的精神,手工业有许多好东西,象王麻子的刀子和张小泉的剪子,便利了群众生活,一定要帮助他们发展;手工业要帮助农民修理农具和改革农具,手工业要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手工业也要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发展,目标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等等。

   1955年6月,瀛台布置了重工业部的展品汇报。周总理非常关心国家的重工业建设,对情况了如指掌,展品一开始布置就受到了周总理的关注,待布置就绪,周总理和彭德怀同志于6月20 日先后都来察看了展品,几乎逐项进行了查询。察看之后,又同专业人员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并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总理看后,大家反映,真是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听了总理的谈话,解决了大家的问题。又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收获良多。

  6月26日,陈云同志来看了展品,他详细查询情况,看得十分认真。

   毛主席来看时,对几种新式机器的操作和生产的样品很感兴趣。另有几件进口的产品和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同类产品并列在一起,作了比较。毛主席看了说,买产品不如买机器,买机器要买“母鸡”,因为“母鸡”会下蛋,要作一本万利的生意。大家听了频频地点头,都被主席这形象的比喻引得笑了起来。

   接下来是国防工业部门的产品汇报。有一部分产品,特意把新制的武器同过去的一些旧武器作了对比,这使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看了都抚今追昔感慨不已。他们说,这些已经报废了的“驳壳枪”和“三八大盖”还有土地雷等,拿到人民手里,就都成了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子弟兵以弱制强、以少胜多、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曾使那些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敌人闻风丧胆。主席逐项查看了各种新式武器,详细询问了各种武器的性能,一边听着专业人员的汇报,一边拿起几件武器,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了三点一线的试验,主席还问我们使用什么武器,我报告了主席。主席和几位领导同志还看了一种新研制的快速导火索的试验,都很感兴趣。

   毛主席在看铁道部的汇报展品时,反复查看了全国铁路运行示意图和建设规划。因为那时还没有直通云南的火车,主席笑着说,我们现在要去昆明还是要坐飞机呢!专业人员汇报时,毛主席问到了当时火车的运载能力和运行速度等问题。当听到当时客车每小时约行60公里,每列客车一般挂十二、三节车箱,以及货运列车的运行情况时,主席问,还能不能再多拉一点,再跑快一点呢?他们回答说,目前的机车能力和机器的安全运转还有问题,但没有人说做不到。

   中央各部门向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这种汇报产品的作法,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展出部门接踵而至,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产品越来越多,新产品和新建树则层出不穷。随着产品不断更新,展出的规模和形式也逐渐扩大。起初展出的多是些小型轻便产品和一些模型、沙盘之类,逐渐的由模型变成实物和增加了大型机床产品。1958年春,竟在瀛台组装起一架我国自行试制的喷气式飞机来。刘少奇同志知道了,在4月4日便兴致勃勃地到瀛台去察看,详细了解情况,并对专业人员倍加鼓励。

   毛主席对中央各部门每次展出的新产品,都要亲自逐项察看,而且看得仔细认真,专业人员赶来时,还要详细听取他们的汇报,对许多产品都要摸一摸,试一试,问清是什么人发明创造的,弄清产品的用途和所产生的效益。

   中央政治局在北京的同志和一些有关的领导同志也都来看过许多部门的汇报展品。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在察看展品的过程中,大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给予关心和指导,不断地称赞。有的说,看那,在这许多新产品和新事物里,件件都有我们的先进人物和祖国英雄儿女的身影,他们给祖国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有一次,我报告主席,瀛台又变换了新产品。主席问,又变了?我说,首长们最近看得快,变换的也就快了,还有好多部门的新产品在等着来汇报哪。主席说,好,有变化就会有进步,一切都在变嘛!事实正如毛主席说的,一切都在变,我们已经看到了,有多少旧机器换成了新机器,大量的新产品代替了旧产品,更多的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而且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祖国的各项建设都在推陈出新、突飞猛进,新人新事倍出,各项事业的新气象使人目不暇接,各方面的生产都在成倍的增长,硕果累累,丰富多彩,耀人眼目,我们的祖国被她的英雄儿女们装点得如此美好壮观,真正地“换了人间”!

   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继续进行着这种“业余活动”中的调查研究。转瞬两年过去,毛主席对中央各部门在生产建设和改革创新方面的实际情况,已有了广泛又具体的了解,同时也更加鼓舞了各部门的生产积极性。

   毛主席胸中有了全国的大好形势,又有了中央各部门各显其能的具体情况,对如何使全国人民,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各部门更好地团结协作,紧密配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毛主席已胸有成竹。

   1956年初,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一连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30多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这些汇报中,毛主席看到了有关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十个重大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都是矛盾。毛主席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从而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主席的调查研究,就围绕着这个基本方针,又借鉴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总结了我国的经验,写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指导全国人民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名著《论十大关系》,并在1956年4月25日,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了报告。这个报告至今仍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献。

   三、毛主席经常深入农村作调查研究

   每年春华秋实季节,毛主席经常要到各地去视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情况,帮助农民研究农业丰歉的原因,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问题,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一)毛主席视察棉田

   1955年秋天,毛主席听说河北省有些地区善于种植棉花,今年的长势又很好,便到邯郸地区视察了一处棉田。主席走进棉田,只见广阔的棉田,枝叶茂盛,果实累累,长势喜人。细看大片棉田又划分成了许多地块。原来这是给棉花姑娘们划分的责任田。她们要在棉花的种植、管理直到收获等各方面,开展生产竞赛。棉花姑娘们整天奋战在棉田里,把棉花培育得茁壮喜人,棵棵展示着她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正在棉田里劳动着的姑娘们,看见毛主席来了,惊喜异常,大家一声呼喊,蜂拥跑来,高兴地跳着脚和毛主席握手,给毛主席戴上了她们的遮阳草帽,争着请毛主席看她们的责任田。毛主席一边察看棉花,一边听她们滔滔不绝地解说,好象谁的话都说不完。毛主席首先看到一片棉田,棉株都高过人,枝叶茂盛,随风摇摆,让人喜爱,大家都称赞不已。主席接着又看了另一块棉田,这一块棉株比前一块的明显矮了许多,但枝杆长得挺拔粗壮,怒指四方,风吹来叶动枝杆却不摇,其茂盛姿态,大有当年张翼德傲立当阳桥的威武雄姿。她们对这两种高矮不同的品种都十分喜爱。毛主席看着听着,好象发现了什么,便亲自到两种棉花前分别进行仔细观察,又各自数了几棵棉花上结的棉桃,进行了比较,然后问大家,高的好还是矮的好?管理高株责任田的棉花姑娘立刻回答:“高的好!”她让大家看,哪一片棉花都没有她种的棉花长得高!也有的说矮的粗壮矮的好,还有的说两种都好,大家争论不休。有人提出请毛主席评一评。于是大家都围成一团听毛主席讲话。毛主席首先称赞大家管理的棉田很好,又指着那块矮的棉田说,那一片棉花长的矮,可是又粗又壮,特别是棉桃结得多;当然高株的棉花生长也很茂盛,可是结的棉桃比矮的少,你们数数看,哪一棵矮的都比高的结的棉桃多,应该挑选良种,争取高产,对不对?大家都被毛主席说服了,齐声说,毛主席说的对,我们就按照毛主席说的办。

   大家簇拥着主席,到了田间临时休息的凉棚下,请主席喝她们防暑的绿豆汤。有的人还跑回家去拿来了自己生产的大花生和红枣,请毛主席和大家吃,并争着给毛主席报告她们种植棉花的情况。这时村支部书记跑来了。他高兴地握着毛主席的手说,真想不到毛主席会到这里来看他们种的棉花!他随后便向毛主席报告了全村的生产情况和群众的干劲,又向毛主席保证,明年一定要增产!毛主席听了汇报很高兴,并指出:大平原的农业生产要关心水利和施肥,还有改造盐碱地等问题;又称赞大家种的棉花很好,个个都是种棉能手,还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农业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他鼓励棉花姑娘们,要很好的研究和提高植棉技术,努力增加生产。

   1957年金秋季节,又是毛主席视察秋收情况的时候了。毛主席于9月3日出发,进入了华北地区,在火车上眺望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冀、鲁、豫大平原,只见遍地秋实累累,十分喜人。为了核实增产增收的情况,总结农民的生产经验,毛主席有时下车实地察看,有时分别请来沿途省、地、县的负责同志,到火车上座谈。一路视察,且行且看到了邯郸。当经过大棉区时,毛主席让停下车来,原来他对两年前曾到这里视察过棉田的情况记忆犹新。他要再看看两年来这里的农民对棉花的种植管理,有了哪些进展,还要核查一下自己当年提的意见是否合理准确,恐怕群众盲目执行他的意见。

   邯郸农民已经争取到了两个丰收年,的确面貌大变。遍地棉花生长茂盛,棉桃累累,且长得象水蜜桃一样,已开始吐絮。绿叶、白棉,十分鲜艳。遍地不见野草。每棵棉花都好象盆栽的鲜花,较两年前的管理情况又更胜一筹了。正在棉田里劳动着的老农和棉花姑娘们,看见毛主席来了,都惊喜若狂,跑过来鼓掌欢迎主席,高兴地陪着主席察看棉田。几个老农民高兴地仰面看着毛主席鼓掌,只是张着嘴笑,不知说什么好。主席拉着一个老农民的手,低头问他的植棉经历,又让他说说这几年种植棉花有什么变化。老农告诉主席,现在种的棉花都是矮株多桃的优良品种,产量很高,如今也不怕干旱了,连年都是丰收,现在连棉花杆子都有人收购了,棉花全身都是宝。毛主席微笑着点头说好。时值天旱无雨,可是棉花的墒情很好。主席又查问了水利和施肥的情况。他们指着被棉丛遮住的机井,告诉主席,现在已经用机井抽水浇地了,主席微笑着点头。

   有个小姑娘对毛主席说,种棉花可真好,年年都丰收,她爸爸妈妈都特别高兴,还给她做了新衣服。她问毛主席高兴吗?毛主席笑着说,你们种棉花的技术提高了,还能够战胜自然灾害,年年都能够争取到丰收,可见人能胜天,与天斗争其乐无穷嘛,谁能不高兴呢!说得人们喜笑颜开,主席接着说,你们还要总结经验,提高种棉技术,争取再提高产量,我看你们的爸爸妈妈还会给你们买新鞋子呢!大家一齐畅快地大笑起来。

   (二)毛主席关心生产,群众深受鼓舞

   1957年3月下旬,毛主席到农村去视察小麦的生长情况。—路察看,到了徐州地区,在火车上就望见远方的麦田,象一片绿色的绒毯,纯色无瑕,一望无际,远处与蓝天相接,近看碧绿中油光发亮,十分喜人。

   毛主席让停车,走进麦田,仔细观察,见麦苗茂盛,土地整理得井井有条,看了麦田的墒情和土壤的耕作,又检查了小麦的分孽情况,边走边看,越看越高兴,不觉已走得很远了,当转过了一处田埂,忽见远处的麦田里晃动着人群,正迎面走来。原来是地区在这里召开三级干部现场会,约有四、五百人,正在检查小麦的生长和管理情况。人们越走越近,有的人眼快已看见了毛主席,喊了一声就径向毛主席跑来,大家立刻像炸了巢的蜂群,沿着麦垅展开了散兵线,都向毛主席跑过来。为了维护秩序,我们有个同志便先到前面去迎着大家说:“同志们,毛主席来察看你们的小麦,大家不要拥挤,免得踏坏了麦苗,人多就不要握手了,站在田埂两边欢迎,好不好啊?”大家立刻停下了脚步,齐声说好,很快就分列在田埂两边。这时毛主席已走过来,大家鼓掌热烈欢迎,向毛主席问好。主席笑着走到群众中,一边和大家招呼,一边询问他们一些有关大面积麦田的种植管理情况。地委书记要给毛主席作汇报,主席说:不必了,我已经看到麦田了,实际情况已很清楚,你们的任务是:第一,要争取丰产丰收;第二,要总结搞好大面积丰产田的种植管理经验,提高种植管理技术,增加产量。大家看到毛主席来视察他们的小麦,又提出了希望,对毛主席的关心异常兴奋,不约而同地争着说:“一定要丰产丰收给毛主席报喜!”毛主席高兴地笑了,大家更高兴。

   (三)毛主席帮助农民总结生产经验,学习科学种田

   为了发展农业,帮助农民学习科学种田,毛主席总结了多年来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经验,汇集研究了我国农民历年来的耕作方法和实际效果,围绕农业增产的方针,提出了“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并对每条都作了详细说明,以求提高农业耕作技术,保持农业不断地增产。

   土——指改良土壤;

   肥——指合理施肥;

   水——指发展水利,合理灌溉;

   种——指改良种子;

   密——指合理密植;

   保——指作物保护;

   管——指田间管理;

   工——指工具改革。

   这八字是来自群众经验的总结,深受农民的欢迎。毛主席一面让农民在现有耕作基础上试行和提高,一面自己还在继续进行核查研究。

   1958年以来,毛主席经常听到各地许多关于生产大跃进的情况,有的甚至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这对“农业八字宪法”提出了新的问题,毛主席要亲自去作调查研究。

   大约是在“农业八字宪法”发表后的一个春天,毛主席要去看看小麦的生长情况,同时也想验证“农业八字宪法”的内容,便乘车到了生产情况热火朝天的河南省郑州地区,主席走进大海一样辽阔的麦田,见麦苗一片青绿,生长得非常茂盛,每块麦田的地头都立着一块说明牌子,记载着种植管理人员的姓名和麦田的亩数、深翻、施肥、密植、估产数量以及管理措施等事项。主席一连看了几块麦田和牌子上的说明后,他笑了,指着一块长得很茂盛的麦田地头上的说明牌子说,看哪,亩产万斤粮了!那人们以后就可以一天吃五顿饭了嘛!

   主席看了一块干部种的试验田,地头牌子上的说明写得密密麻麻,如深翻一米,每亩施底肥千斤,密植粮种××斤,等等;再看麦田,土质深黄,由于深翻过的土地,土质疏松,浇灌之后有的地方已经下陷了,地面高低不平,麦苗的密度比水稻秧田还要密,生长细弱,也不见分蘖。主席说,不对了,深翻不应把阴土盖在阳土上;一米深施底肥,并非越深越好;密植恐怕也太密了,不见阳光不透风嘛!要告诉这些同志,要请老农作顾问,很好地向老农学习。

   毛主席视察后说,常找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比坐在屋子里等着听汇报和看报告要实际得多,可以一目了然,实事求是,有了调查才有发言权。作出正确的结论,对改进工作就有说服力了。

   四、毛主席一个调查研究的故事

   ——从了解情况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毛主席重视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他把“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看作是一回事,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算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当问题解决了,群众满意了,人们在欢庆时,毛主席也和大家一样的高兴,有时甚至兴奋得彻夜不眠,常写诗以抒情言志,不过这些事人们是很难见到的。这里介绍一个毛主席作调查研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故事的全过程。

   1955年仲夏正当农忙时节,毛主席外出视察工作。一路从北向南,有时细察,有时访问,到了杭州,请来了几位同志开会。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开会期间不搞其他活动,便让部分同志帮助他去了解杭州郊区农民的生活情况。

   主席召集的会议开始后,我们几个同志出发,到杭州郊区的余杭地区去访问。走进一个村庄,因为是农忙时节,青壮劳力都下了大田,只遇到一个农民在家做木工,准备盖房子。我们又走到田头,群众正忙着整理稻田。在池塘边的树荫下,有一个粗壮的农民,依着树干仰天躺在那里,只见他两手抱头,眼里满含泪水,呆望着天空。我们走近他身边,问他有什么为难的事,为什么不下田去劳动?他看看我们,摇摇头闭上了眼睛,泪水滴在胸前。这时我们才注意到,他的腹部鼓胀,颈部粗肿,可知行动困难,分明是病倒了。问他得了什么病,他只是摇头流泪,我们说明是特意来这里访问的,又问他有什么困难。他没有说话先叹气,呆了半天才说:“都是我的命不好,有福不能享,谁也怪不得,没得好说的。”说完又是叹气,现出一言难尽的样子。为了弄清情况,大家都坐在他身边,等待他解说,他见我们诚恳的样子,想了想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身世。

   他抹掉泪水,勉强挺一挺身子说:家里几代人都是贫苦农民,在旧社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自己靠打工养活父母,还要逃避国民党抓壮丁。好不容易盼到解放,共产党毛主席来了,实行了土改,分到了田地,再也不受压迫、不受剥削,不愁吃不愁穿了,过上了好生活,真是说不尽的快活,全家千恩万谢共产党、毛主席!说着说着,忽然,他刚刚兴奋起来的情绪又低沉下来,有气无力地哀叹:可惜好日子不长,自己害了大肚子病(这是当地群众的叫法,即血吸虫地方病),使得他力不从心,有了田也不能种,成了废人!本打算一死了之,可仔细一想,全国解放了,自己不但分了田,说话也挺起了腰杆,好日子才开头,要是白白地死了,实在对不起共产党毛主席的大恩大德!自己也想看看这个世界,究竟还会变成个什么样子。可是再一想,自己已经是个没用的人了,不能报恩,还要白吃家里的饭,等着也治不好病,倒不如早些死了的好!……他一边诉说,一边流泪,竟至泣不成声。

   大家听着这个老实憨厚的农民,痛诉自己悲惨的身世,都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劝他不要难过,要先把病治好,好日子还在后边。他说:“这种病是治不好的,你们外地人不知道,这是我们这里的地方病,只要得了这种病,就是有钱也没办法治好,本地人祖祖辈辈都受这个害!”他声泪俱下,难过极了。我们向他解释:千百年来,我国灾难深重的劳苦人民,在旧社会受着封建帝王和官僚地主阶级的压榨,只有吃苦受罪,那里会有人来管我们劳苦人民的天灾人祸呢!可是现在不同了,如今全国解放了,人民作了国家的主人,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各种困难,来建设咱们的国家,你们的病也会有办法治好的。他迷惘不解地问:“这是多少年来流行的地方病,从来就没有办法治好!再说我们这一带遭受了地方病,毛主席怎么会知道呢?!”大家又给他解释,三座大山哪一座不是千百年来就压在人民的头上,还不都是被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推倒了吗!共产党毛主席就是要给人民解除苦难的,你们这里有危害人民的地方病,毛主席一定会领导大家来消灭地方病,为人民除害,会把你们的病治好的!

   他一直耐心地听着,这时他忽然抬起头来,怔怔的看着我们,很久,竟充满激情地说:“你们说的都是实情,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打跑了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帮助我们穷人翻了身,我们再也不当亡国奴了,再也不受剥削压迫了,这是我头一次佩服毛主席!后来毛主席又领导大家斗倒了地主恶霸,给我们分了土地,从此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这不但救活了我们一家,也救活了全国的穷苦老百姓。这是我又一次佩服毛主席!要是毛主席又知道我们这里的人们还受着地方病的害,再想办法帮我们治好这种从来没有办法治的害人病,他老人家可真是救命的活菩萨,人民的大救星!我这一辈子都佩服毛主席了!我还要教育子孙后代都记住共产党、毛主席的大恩大德!我就盼望着这一天了!”说完他兴奋得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我们带着这个农民破涕为笑的心情,回来就报告了毛主席。主席说,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江南一些地方,长期以来,都有些地方病危害人民的健康,情况很严重,血吸虫病对人民的危害更大,一定要帮助人民解除苦难,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现在要和天斗争了!

   毛主席对此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他先后同上海市委和华东地区几个省的省委书记座谈了解情况。据初步的调查了解,正如后来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中指出的那样: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已久,遍及南方十二个省市,患病人数约1000多万,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超过一亿人以上,对于人民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轻则丧失劳动力,重则死亡,患病的妇女不能生育,患病的儿童影响发育,病区人口减少,生产下降,少数病区甚至田园荒芜,家破人亡。如江西省丰城县的梗头村,百年前有1000多户,到1945年只剩下2人,其中死于血吸虫病的有90%;安徽省贵池县的碾子下村,百余年前有120户,现在只有曹金雨一户4口人,其中3人仍患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已成为我国现在流行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危及到民族的健康和繁荣。

   毛主席根据调查到的这些资料,进一步了解到血吸虫病对人民危害的严重性,即于1955年11月在杭州召开了中央会议,毛主席在会上说:“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他指出,对血吸虫病要全面看,全面估计,它是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1000多万人受害,一亿人民受威胁,应该估计到它的严重性,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防治血吸虫病要当作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挂帅,要组织有关部门协作,动员人人动手,大搞群众运动。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党中央决定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马上开展工作。

   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即于11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7个省市的省、市、地、县的党政领导和防治科技人员及专家共100余人,会上传达了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党中央关于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的决定,经过研究,提出了7年消灭血吸虫病的大体部署,以及防治研究等具体问题。

   于是,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很快就在全国有血吸虫病的地区开展起来,又在这些地区纷纷组织了领导干部和医疗专家相结合的防治血吸虫病的医疗小组,边治疗,边预防,边研究,既治标,又治本,全面展开了工作。

   中央防治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于12月也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总结了几年来有关血吸虫病科学研究工作的成果,专家们研究了准备防治的各种措施,指出综合性措施是今后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的方向。

   在受害地区,党和政府进行了全民动员,各种报刊、广播以及农村的墙报、广播喇叭等各种宣传工具,广为宣传。深受血吸虫病之害的广大群众,都有过惨痛的亲身经历,一听说共产党毛主席派人来治血吸虫病,要为民除害,人人拍手称快,兴奋异常,都积极响应,个个争先,在防治血吸虫病医疗小组的科学指导下,各项防治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同时全国各地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无私支援,更加鼓舞了灾区人民的信心和决心。

   毛主席一直在关注着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他一面号召、部署和检查这项工作的贯彻执行情况,一面又去向有关专家学者调查研究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意见与科学方法。

   1956年2月17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

   1956年3月3日,毛主席接到中国科学院水生动物专家秉志2月28日写给他的信:建议在消灭血吸虫病工作中,对捕获的钉螺应采用火焚的办法,才能永绝后患,土埋灭螺容易复出。毛主席看了非常高兴,当即指示卫生部徐运北同志,照办,并请这位专家参加本年3月准备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防治血吸虫病的会议,还查询了这次会议的准备情况。

   1956年,毛主席接见了广东省从事血防工作的陈心陶教授,听取了他对防治血吸虫病的意见。

   1957年7月7日,毛主席在上海各界人士座谈会上,又特意向有关专家询问了防治血吸虫病的情况。

   1958年,毛主席在安徽视察工作时,专门到省博物馆察看了防治血吸虫病的规划图,查询进展情况,促其实现。

   周恩来总理在1957年4月20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

   中共中央随即于1957年4月23日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保证执行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指示的通知》。

   全国上下总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一年、两年过去,血吸虫病的发病率降低了;又过了一年,有些地方的血吸虫病患者逐渐恢复了健康;捷报频传,人民一片欢腾。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导了江西省余江县首先消灭了血吸虫病的喜讯。

   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拍手称庆。人们在欢呼:中国人民有了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不管是天灾人祸还是牛鬼蛇神,什么都不怕!中国人民有力量,中国人民真幸福!……到处充满了人民对党的歌颂和信赖。这是人民给予领袖的力量。

   毛主席看到了《人民日报》的消息,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心情激动不已,抚今追昔,往事历历在目。多少年来,血吸虫象瘟神一样,夺去了无数同胞的宝贵生命!统治者不管人民的死活,竟害得祖国大地“千村薛荔”、“万户萧疏”,人民坐以待毙,好不凄惨!今天一声春雷,祖国解放了,人民作了自己国家的主人,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在党的号召下,动员起来的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无穷的力量,多少人间的害人虫都被消灭了,现在又同大自然展开了搏斗,而且全民振臂,一举成功,终于消灭了多少年来一直在危害人民生命的血吸虫病,使得那些遭受血吸虫病魔危害的千村万户的同胞起死回生了!顿时一幅新的图画又展现在眼前:绝处逢生的广大人民群众,将重整衣冠,斗志昂扬地走上建设祖国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他们个个如生龙活虎,都有无穷的力量,银锄落处将使青山绿水间,遍地稻菽成浪;铁臂摇起可以开山劈地,击起钢花飞溅。瘟神呢,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毛主席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他坐也不是,立也不是,一直在踱步浮想。微风送爽,不觉已是旭日临窗,他凭窗遥望南天,要歌颂这人间奇迹。于是以诗言志,欣然命笔,一挥写成七律二首《送瘟神》的不朽诗篇。他歌颂人民力量的伟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气势如虹,把被瘟神践踏了的八万里大好河山,培育成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神州大地。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摘自:《缅怀毛泽东》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