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刘两家和解》是一个不恰当的题目

大于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到“王光美的大厅里不知何时起已经挂起毛泽东来看刘家的合影”,“毛泽东,一个心里只装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地与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两袖清风,相对来说其清廉没有哪个国家元首可比”,“毛泽东的大爱,无私换来今天王光美的大爱。当大爱、无私对大爱、无私时,一切私人恩怨就会变成微不足道,过眼云烟,形成的是肝胆相照”等内容。

这位网友的意图可能是不错的,希望“给那些以权谋私者当头棒喝,同时再给那些还在为个人私怨而对伟人咬牙切齿,有意诋毁,抹黑,歪曲之言如枯黄秋叶遇劲风,一扫而光!”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文章的题目“毛刘两家和解,王光美何来如此胸怀?”是不恰当的。

记得有网友说过这样的观点,毛泽东虽然有很多的“对手”或者“敌人”,但是他没有一个私敌。例如,彭德怀元帅临终前的遗言是:毛主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毅元帅病重期间,几个月都靠输液维持生命,未曾吃进一粒米,但1971年的12月26日,他却要求吃面,看他吃的非常艰难,护理人员都劝他别吃了,他费力地说:今天是毛主席生日,我要为他吃长寿面啊!罗瑞卿大将出狱的第一件事就是穿的整整齐齐,到天安门的毛主席像前,立正站好,然后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黄克诚大将说,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是超出个人恩怨的。

他们都受到过毛泽东的批评或者中间有过思想上的斗争,为什么他们在“翻身”之后还对毛泽东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因为他们都知道,不管毛泽东的做法对不对,他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而不是为了个人和家庭。邓小平也说过:“关于文化大革命,也应该科学地历史地来看。毛泽东同志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至于在实际过程中发生的缺点、错误,适当的时候作为经验教训总结一下,这样对统一全党的认识,是需要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必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要对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的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那时再来说明这段历史,可能会比今天我们说得更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9页)

关于“文化大革命”,在《毛泽东传(1949-1976)》中说到毛泽东当时曾对身边的护士长吴旭君说过:
“我多次提出主要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话他们可以不听,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变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能放心。我现在还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作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
“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很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
“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第1389-1390页)

这些都说明,当时中央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和意见,从根本上来说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因为在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上的观点不同而产生的。这些矛盾和斗争不是两家的矛盾和斗争,不是家族之间的争斗,毛刘两家不存在和解不和解的问题,这一点认识必须清楚。正因为如此,所以说《毛刘两家和解》是一个不恰当的题目。
人民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