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主席的视角看常委会里的老同志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陈海春

【引言】上一篇博文,也是我在人民网上的第200篇文章,《以毛主席的视角看常委会来的新同志》,被人民网的编辑放到人民网首页,收入《时评茶座》套红第一条后,得到了十多万点的点击率,成为继《两张照片看格局》之后,点击率攀升最快的文章。不过,有趣的是,截至到现在(2007年11月11日11时),前者发表评论110篇,可看见的56篇;后者发表评论68篇,可看见的41篇。可见,人民网的编辑为了保护文章和作者,把那些不适宜的评论,丢弃在草丛里。有人也许会问你为什么这样在乎点击率,为什么这样看重跟帖子,我只为一个字:“乐”!我不图虚名,图虚名,招实祸。我是一个文字工作者,也是一个靠此谋生的人。不同的是,我要做一个明白人,我打算在不久的将来,写一篇论文,题目都想好了:《红色牧师:政治博客与政治文明关系的实证分析》。希望人民网的编辑同志把那些骂我的话(当然也包括骂别人的话)告诉我,我会做个分类,看看是否骂的有理、有利、有节。做学问讲究“八字方针”:精深、规范、广博、准确。我的文章算不上上乘,但也是努力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更何况,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是何等的惬意。附带说一下,此篇文章暂时为此类文章的最后一篇。



主席活了83岁,做了14年党内的受歧视者,从1921到1935,此谓8314;主席活了83岁,做了41年党内的最高领袖,从1935到1976,此谓8341。因此,主席对与自己搭班子的人的结构和素质看得非常重,历来精心思考,精心安排。经过了1935到1945年十年的磨合期,几改党代会开会日期,到了党的七大上,形成了“毛刘周朱任”的顶层设计小组。几十年后,除了任弼时因自然生命消失、刘少奇因政治生命消失,常委会中始终留下了一些老同志。因为主席知道:老同志可靠,老同志可用,姜还是老的辣。

一、班长总是最难当的

老同志有资格、有能力做好“班长”。毛主席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开宗明义: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要把这个班带好,的确不容易。他还说:“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书记、副书记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委员之间的关系,不去研究怎样把会议开好,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当然,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和战士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这里不过是一个比方。”由此可见,毛主席对班长的地位和作用是很看重的。

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这个召集人就是班长。班长不易,不易有三。把握方向不易,掌握动向不易,控制走向不易。首先,要牢牢把握大方向,凡事方向最重要。主席一生都盯住大方向,在大方向上绝不含糊,也不怕人们议论,不惜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并且其乐无穷。毛主席生前多次讲过,干革命要跟正确路线,不要跟哪一个人;人总是要死的,马、恩、列、斯早已去世了,我们仍然要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的方向前进。在那个时代有一个词最常用:路线,就如现在有一个词最常用:旗帜。其实,两者只是用词不一样,在概念上基本是一样的。其次,要关注现实中时常出现的各种动向。主席一生都精于对动向的判断,尤其对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动向。主席说,要学会这么一种领导艺术,不要什么事情总是捂着。只要你不捂,动向就会蹦出来。但是,主席有一点是让现在的人不满意,那就是搞“阳谋”。虽然他也赞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老人家动辄就“打棍子、揪辫子、扣帽子”;虽然他告诉人们香花和毒草都是好东西,但老人家动辄就除草,还美其名曰“除杂草”。如此,那谁还敢总是反映思想动态?!不过,从主席在那多事之秋执掌一个大党,管理一个大国的角度看问题,好像也不难理解。再次,要控制走向,要有节奏感。对此要学会弹钢琴。主席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

我们必须看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执掌大党和大国的一把手难度极大。况且,无论是政治活动史还是政治学说史都告诉我们一个常识:一个班子会为班长睿智指挥的成功而共同分享荣誉,而一个班长只能为班子错误决策的失误而独自承担责任。因为,历史往往总是记住了班长,而记不住班子,这就是班长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责任的辩证统一。

二、团结总是最重要的

老同志要做团结的楷模。主席一生重视团结,但做起来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事业就得以发展;坏的时候,事业就得以衰败。主席干革命的早期,不太有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个性看似“意强”其实“意弱”,由此“论理执极端,论人喜苛评”,常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虽然他自己认为这是“主义之争”而非“个人之争”,且主义之争是“不得不争”,但毕竟吃亏不少。所以从七大开始到十大,毛主席在常委中始终在抓团结问题,并一再号召:“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总的说来,毛主席抓团结还是很有特色的,概括起来:一是强调搞五湖四海,反对搞山头主义,以加强力量。“对于革命,总是多一点人好”,这是毛主席的一贯教导。主席历来主张干革命要搞五湖四海,反对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不管来自哪个地区的干部,他总是一视同仁,坚持团结,相待以诚。二是强调善于团结那些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以体现度量。主席自己做过“左”倾教条主义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对象,深受其害。因此,从1942年延安整风开始,主席就发明了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不仅是毛主席处理党内同志之间矛盾的做法,也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三是通过团结一些头面人物,来争取更多的人,以增加体量。主席认为,政治就是那些支持我的人越多越好,反对我的人越少越好。但他也意识到,不可能每个人都在一个认识水平上,我们反对的某些人恰好是另一些人的旗帜和榜样,你要把这些人的旗帜拔了,榜样撤了,他们就不舒服,就恐慌了。至于当事人改还是不改关系不大,关系大的是那些成百万容易动摇的人会根据我们对当事人的态度而改变对我们的态度。四是强调求大同,存小异,以体现气量。主席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一万年都如此,让人打喷嚏,让人放屁,天塌不下来。如此,才可能创造出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不过人们不要忘记,主席历来认为,团结不是无原则,团结不是低层次和谐。团结是在斗争中发展和巩固的,自古不打不成交。主席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主席一生好读《水浒传》,尤其喜欢这句话:“上符天数,下合人心。自今以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

三、传帮带总是必要的

老同志最大的好处是有资历和有阅历,最大的不足是精力和体力衰弱了,这正好给年轻同志工作的机会。但是,传帮带总是必要的。传什么:一传经验,二传教训。经验比教训好听,教训比经验有用。经验是讲给天下人听的,教训是讲给接班人听的。首先,什么是经验,经验就是在实践中被反复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可能指导人们在将来把事情做正确。一个执政多年的党,一个在执政党工作多年的同志,总是有许多成功的地方。这既包括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些条条,也包括一些实际操作上的范例。主席一生都愿意给人讲经验,而且越到老年谈论的次数就越多。其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有本事的人也难免不犯错误。主席多次说,共产党人不要怕犯错误。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了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对革命有好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如果没有好处,为什么是成功之母?错误犯得太多了,一定要反过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

帮什么:帮在平日里,帮在关键时。首先,我们这个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要管的事情很多,到了顶层只能按照战线来管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但天下之事,一块一块之间,总是有交叉的地方,总是有边界模糊的地方。何况委员会里议事本来就是不分战线的,来汇报的同志会分时段来,但常委们总是端坐在里面的。由此,主席告诫我们,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还要多“互通情报”。就是说,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其次,关键之时见真情。主席在关键时帮谁不帮谁是很有艺术的,无论你是否犯了错误,无论你是否惹了麻烦,要拉你一把总是有办法的。我最喜欢的一个词叫:打招呼。那个“厚重少文”的许世友将军在回忆毛主席时,就多次提到在关键之时毛主席与他“打招呼”,让他明白事理,让他划清界限,让他躲过一劫。对此,将军感恩戴德,他说:“我深深感到,毛主席是我的引路人,是我的大救星,没有毛主席,哪里还有我许世友。”

带什么,带方法,带作风。首先,在带中看工作方法,在带中看思想方法。作为一个高级领导干部,毛主席最强调的是要学辩证法,而且不仅要解释,还要发展。他曾经引用列宁的话:“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解释和发展。”主席还认为,光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还不够,还需要补学一点它的对立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主席认为,我们有些共产党员、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的缺点,恰恰是对于反面的东西知道的太少。这样考虑问题就不全面,这样处理问题就不周全。写的这里,我想起来,党的十六大之后,一些人对常委里全是学工程的人不理解,说这是“技术官僚”治国。我学过工程,我对他们说,其实学工程的人最懂辩证法,他们看问题往往是看矢量之和,而不是看算数之和。当两个矢量的夹角为零时,矢量之和等于算数之和,此谓齐心协力;两个矢量的夹角大于零小于九十度时,矢量之和大于两个单边,小于两个单边的算数之和,此谓共荣共赢;两个矢量的夹角等于一百八十度时,矢量之和等于两个单边之差,此谓两败俱伤。第一和第三种情况总是小概率事件,第二种情况才是多数的。人们看看十七大常委人选和排序,再琢磨琢磨,就知道学工程的人是怎样运用辩证法了。带作风就不用多说了,主席一生作风硬朗,认定“嚼得菜根,百事可为。”他告诉那些与他一起战斗的战友,要多读书,多研究理论,以增加共同语言;去掉暮气,保持朝气,以鼓励起革命干劲。此外,主席历来强调要重视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主席还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势必要挨打。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是作为一个时代开始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的一段话,让我们深思,让我们共勉!

《新华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