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婚事纪实

孟红

毛泽东身为中国人民的领袖,却从不摆官架子,同百姓有一种与生俱来、割舍不断的水乳深情,无论是在战火纷繁的革命岁月,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年代,毛泽东总会把身边工作人员的冷暖、家事挂在心上。他从不允许身边工作人员搞特殊化,可是,对于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尤其是个人婚姻大事,他总是及时提出忠告,而且在实际行动上给予帮助,有时甚至还亲自出面帮助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体现出慈祥可亲、平易近人、爱兵如子的精神风范。在1986年毛泽东逝世I10周年座谈会上,杨尚昆听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感慨而言:“主席真是大好人呐,连你们恋爱都管了,还给你们出主意。”“主席是非常热心、非常有感情的人。”
“请你老人家放心,我保证让他回去”
高富有是1937年5月从红一方面军特务团调任毛泽东警卫班的班长的。1940年冬,高富有的父亲再次从山西老家来到延安杨家岭,倔犟地要逼儿子回去完婚。早在一年前,他就曾专程来延安催儿子回家结婚,但因战事正紧,高富有想办法把父亲打发了回去。
某个星期天,高富有陪父亲去逛延安新市场。他想借机做做思想工作,让父亲散散心,消消气,早些回去。在回杨家岭的路上,刚走到延安城北门外时,从后面开来一辆美式吉普车。父亲忙着让路之际,车子却嘎然停在他面前。只见警卫员招手示意他上车。
他见车上坐着毛主席,便执意不肯上车。这时,坐在后排座上的毛泽东打开车门,探出头来。
毛泽东温和地问:“这位是你什么人啊?”
“是我父亲。”
毛泽东十分亲热地邀请说:“太好了,上车,一块儿上车……”
“不行,不行,那怎么能行。”高富有竭力推辞。谁知毛泽东竟然下了车,不容他再作解释,便把他和父亲让上了车。
在车上,毛泽东与高富有的父亲随意地聊起来。毛泽东询问了高富有老家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还说到他东征时去过那里,印象很深,也熟悉很多情况。二人谈得很是投机。高富有的父亲也不拘束,坦言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叫儿子回去结婚。
毛泽东笑着点头:“那就回去吧。”
高富有急了:“那里还是敌占区,怎么回去?再说,这儿工作要紧呀!”
高富有的父亲一听就生气了,也不顾毛泽东在场,赌气地说:“上了你一回当,不能再上第二回了,这一次你不跟我回去,我就住在你们这里不走了……”
高富有顿觉很失礼,可是看见毛泽东仍然不厌其烦地听着父亲的诉苦,而且有时还提出些问题,或插两句话。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高富有的父亲对毛泽东说:“儿子的未婚妻拴秀已21岁,是村里的老姑娘了,人家专心一意等着他,有情有意,不能叫她再受委屈了。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也殃及拴秀全家,保长三天两头登门找茬:“你为什么老不嫁人?你不出嫁就说明你还在等红军’,就把拴秀家当‘通匪’户看待,让多摊派粮款、多出公差、多交军鞋。每逢这时,拴秀就气得直哭,她妈也陪着落泪,好端端一个人家,日子过不下去了。你们闹革命,抗战打日本,我都赞成,可是不能让人家再等了……”
毛泽东听到这里,拍着高富有父亲的膝盖,安慰老人说:“你先回去,他随后回……”
这回我可不能再上当了。”
毛泽东想了想又说:“请你老人家放心,我保证让他回去……”?毛泽东的口气十分认真,毫不含糊。
高富有顾虑重重地再次声明说:“主席,我的家乡是敌占区啊,那怎么回去?就因为我是红军,我父亲还被抓去坐了监狱,找人说合才保释出来,我若回去,那还得了?”
毛泽东笑一笑,以商量的口吻说:“你不回去,他老人家就不走,这可怎么办呢?再想一想,看还有什么法子。”
说话间,已到杨家岭。在和毛泽东分手时,高富有的父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虽然不会讲客气话,却仍然情不自禁地拉着毛泽东的手,不住地说:“你真好,你真好!”过后没几天,高富有的父亲高高兴兴先回去了。显然,毛泽东想出了妥帖的办法。
随后,在毛泽东的指示和关怀下,红军党组织安排高富有带着组织开的介绍信,来到陕北清涧县紧靠黄河边的社裕里村。它的对岸正是高富有的老家石楼县。这个社裕里村住着359旅一个连。腊月十八日夜里,高富有的父母及两个姑父和未婚妻在地下党的安排下,越过国民党的封锁线,坐着两个羊皮筏子渡过黄河,也来到社裕里村。
社裕里村的房东早早做了准备,一孔贴着红喜字的窑洞,明亮暖和,透着喜气。洞房里,拴秀问高富有:“这次你咋有空的?”高富有满怀感慨地回答:“要不是爹发倔脾气,毛主席又说了话,我们哪里会有今天呢?”
“不要封建哟,你们谈恋爱,我是赞成的”
从1947年到1962年,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服务了15年之久。两人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1947年10月底,毛泽东转战陕北来到杨家沟。村口的路边有不少石碑,其中一座碑上是篆字刻文。李讷的保姆、高小毕业的韩桂馨也看不懂。大家就向毛泽东请教。毛泽东抑扬顿挫地念了几句,介绍说碑主是一个相当于高小文化程度的人,随后又打趣韩桂馨,说如果她生在那个年代,也要给她立个石碑呢。
在众人的一阵哄笑逗乐中,毛泽东瞅个空子,话锋一转悄声问李银桥:“你看小韩这个人怎么样?”
李银桥觉得他和小韩相识不久,彼此只是有好感,并没想到别的,因此,不假思索,随口应道:“不错。”
不想毛泽东望着他,笑得很神秘,颇有深意地说:“那你们可以多接触,多了解一些嘛。”
李银桥心头涌起阵阵热浪,低下头没有言声。
毛泽东的声调变得温和而亲呢起来,像父亲同孩子说悄悄话一样继续鼓励说:“多谈谈,互相多关心、多帮助,那多好呀。”
1948年,党中央迁到河北省西柏坡村。毛泽东依旧坚持艰苦朴素的习惯,衣服不到补得不能再补时都不许换新的。他的毛衣毛裤穿太久了,多处烂出大窟窿,还有多处脱线,韩桂馨与李银桥伺机去说服毛泽东买新毛线织件新的。
毛泽东和蔼地说:“小韩阿姨,你把李讷照看好了,又为我缝缝补补,已经帮了我的大忙,我非常感谢你,还是请你辛苦一点,把我的毛衣毛裤补一下,能穿就行了。”
再说也没用,毛泽东仍然不同意买新毛线。李银桥便暗示韩桂馨该走了。毛泽东却忽然叫住二人,微笑着瞄几眼李银桥,问李银桥今年多大了,李银桥回答说21岁。毛泽东又笑对韩桂馨说:“我记得你应该是19岁了,对不对啊?”她还没反应过来毛泽东话里的含义,只是惊讶毛泽东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一笑:‘那很好嘛,你们应该互相多帮助。”
翌日散步时,毛泽东拉家常似地问李银桥和小韩谈得怎么样了。李银桥不好意思开口,一个劲地傻笑。
毛泽东怜爱地一半是批评一半是鼓励,说:“不要封建哟,你们谈恋爱,我是赞成的。”又略带调侃地鼓励李银桥说:“不要靠媒人,毛泽东的卫士要自力更生。”
李银桥明白毛泽东的意思,心里十分感激。可是到了实际中,除了谈工作,总也不好意思谈感情的事。
终于他得到了一次“突破”的机会。毛泽东为他指点了迷津。
家里写来一封信,说要给李银桥介绍对象。他拿了信去找毛泽东。“主席,你看这事怎么办?”
毛泽东看完信,反问:“你说怎么办?”
李银桥低头说不出话。
毛泽东哈哈大笑:“银桥啊,你就是太老实,你就不会去问问小韩?她比你文化高,你正好有借口要她帮你写回信嘛!”
李银桥心里豁然开朗了。他想:毛主席不但善于办大事,就是谈恋爱也比我有办法啊。他能将一团乱麻的事情一把抓出关键来。
“小韩,你看看这封信。”他找到韩桂馨,小心观察她看信的神色,试探着问;“你看怎么办?如果,如果……不合适就推掉吧?”
“那就,那就推掉吧……”韩桂馨越说越气短,脸孔也越红。
李银桥的胆子大起来,盯紧她问:“你替我写封回信吧,你文化程度比我高。主席说互相帮助,是吧?”
韩桂馨低着头,吱唔着说:“你可真聪明,可也真够傻的。那么多人追求我,我都没答应,就等你,可你……”
李银桥长长地舒了口气,笑着说:“要不然我还要傻呢,是主席教了我这个聪明办法,是他让我请你写回信的。
回到毛泽东身边,李银桥把经过说了一遍。毛泽东听完特别高兴,把他的手一拉,说:“走,银桥,散步去!”
两人手拉着手走出门外。毛泽东说:“谈下去,银桥,要继续谈下去。你们都在我身边工作,又都是安平县老乡,要说缘分,这就是缘分。
1948年亚二月,李、韩二人申请结婚的报告批复下来。限于战争尚未结束,结婚时没有举行婚礼仪式。1949年??3月党中央机关进驻北京以后,一次,毛泽东忙中抽空,喊来李银桥说:“过去受条件的限制,你和小韩的结婚仪式一直未办,现在条件好些了,你们选个日子,把结婚仪式补办一下吧。
李银桥连忙推辞说:“大家都在准备建国的大事,太忙了,仪式就算了吧。
然而毛泽东坚持要补办,一定要意思意思。二人拗不过毛泽东的一片好意,商定了五四青年节的日子。毛泽东点头赞同:“好,这个日子选得很有意义。”
事后,李银桥和韩桂馨特意将喜糖送给毛泽东。毛泽东显得格外高兴,他看到亲自说合的这桩婚事开花结果了,心里藏着的幸福感、成就感分明地洋溢在脸上。
“今天是星期六噢,你们有没有约会?”
1956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六,毛泽东去北戴河开会。登上专列后,火车便缓缓驶动。他环顾一下身边工作人员,极富幽默感地关切问道:“今天是星期六噢,你们有没有约会?”
毛泽东的目光从大家脸上那么一掠,所过之处大家都含羞带怯,微笑摇头。当目光移到专列服务员姚淑贤身上时,小姚脱口冒出两句:“有。我有。”
“跟什么人有约会?”?毛泽东嘴角含笑问道。
“跟男朋友。”她现出一些腼腆,声音低了下来。
“哎呀,糟糕。搅了你们的好事。”毛泽东望望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景物,又望望小姚,皱起眉头,像慈父一样地问:“怎么办?你们打算在哪儿约会?”
话既然说了,就只好说完。小姚喃喃地说:“说好去中山公园玩,在门口见,……没事。”
“怎么会没事呢?”毛泽东有些急,“你把你不能去的原因通知他了吗?”
“没有。
“你这个小姚哪,要是不见不散可怎么办?”毛泽东停顿了一下,“你就连个电话也没给他打?”
“我只要接受了任务,就不能对外人说了。没事的,他知道我常有任务,会理解的。
“嗯——”毛泽东摇摇头,轻轻地叹息:“久了会出误会的,不要因为我而影响你们。
小姚心里后悔不该把这事说出来,让主席为她操心。
“小姚,你等等。”这天晚上当小姚将削好的铅笔送到毛泽东那里时,他目光一闪,忽然说:“有个东西拿回去给你的朋友看看,你的朋友就不会生气了。
“什么东西呀?”
毛泽东颇为自信地说:“我给你写个东西,你拿回去交给他。再把失约的原因讲给他听。”
说着,他便伏案书写。他一边写,一边自得其乐地吟诵,这是一首古诗:“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踌躇”。
“给,拿回去给他看。”毛泽东将写着诗的纸递给小姚。
接过诗,读两遍,小姚朦朦胧胧地明白一点大致的意思,脸上不由得浮起一片红晕。她小声说:“主席,我们有纪律,凡是带字的东西都必须上交。”
“你为什么要那么老实?现在没有谁看到,我是不会打小报告的。”毛泽东幽默地示意一下,笑笑,做个手势:“藏起来,带给他。”
小姚笑了,她把那张纸小心翼翼地打个对折,揣到兜里,回到乘务室,藏到一本书里。
回京后,小姚把毛泽东手书的诗交给男朋友看,又讲了失约的经过,男朋友听完,非常理解地点点头。
姚淑贤结婚后,爱人在石家庄医学院上学。暑期,中央要在北戴河开会;寒假时,中央又到南方开会。小夫妻难得团聚。
有一次,毛泽东去河北参观人民公社。专列快到石家庄时,毛泽东把小姚叫来,他说:“你们很忙,夫妻团聚不了。这次是个机会,回去看看爱人,团聚一下吧。
“没事,我们机会很多,我还有工作……”
“机会不多啊。我心里有数,你们快半年没团聚了。年轻夫妻,要聚一聚。不然,我心里不安。”
一阵阵热流在小姚心里涌动:只有父母对儿女才会关心得这么细啊!这种体贴入微的关怀是谁都会受感动的。
从恋爱到结婚一直到现在,姚淑贤夫妻一直把毛泽东录写的诗珍藏在身边。她满怀深情地说:“它记录了我们那时的爱情生活,记录了毛主席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一定要先看思想,看性格,其次才是长相”
封耀松已是20多岁的小伙子了,在中南海跳舞时,他认识了战友文工团的一位漂亮女演员,便与她谈起恋爱。
毛泽东的卫士,这身份听起来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至少是令人羡慕的。实际上,他们并不享受什么特殊的待遇。当时,他们每月的工资也只有三四十元钱,日夜工作,自由活动的时间极少。恋爱谈了一段时间后,女演员感觉不合适,便提出来分手了。这下搞得封耀松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
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轻轻拍着封耀松的头,安慰说;“老婆不是花瓶,不是为了摆着看。讨老婆不能光挑长相,还是找温柔贤惠的好。自己进步,又能支持丈夫进步,那多好啊?家里和和睦睦,出去干工作也有劲。你说呢?”
封耀松惭愧地低下头。
“当然,挺精神的小伙子么,硬塞给你个麻子当老婆,也是不行的。”毛泽东说着笑了,“总要自己看着舒服才好。而且,彼此都要看着舒服。”
小封“扑哧”一声笑了。毛泽东也笑得挺开心。
收住笑,毛泽东换一种严肃的口气认真地说:“但是,一定要先看思想,看性格,其次才是长相。思想一致,性格合得来,婚后才会幸福。要不然的话……”毛泽东稍稍停顿一下,眼神变得有些黯淡下去,叹了一声,“唉,要不然是要背政治包袱的。”据说,毛泽东曾对卫士长说过,江青是他的一个“政治包袱”。
后来,毛泽东到安徽省合肥视察,在省委组织的舞会上,封耀松又认识了一位安徽省话剧团的女演员。
毛泽东听说他又谈上一个,工作之余找个机会及时关心地询问:“小封,你是不是速胜论呀?”
小封不做声,脑海里浮现出那个漂亮姑娘的舞姿。
“这个人好不好呀?她的情况你全了解吗?毛泽东把身体往后仰,靠在沙发上,语重心长地说,“不要一时头脑发热,要多了解了解。”
隔了一天,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夫妇来到毛泽东下榻处看望毛泽东。刚刚谈了几句话,毛泽东突然说:“我们小封跳舞,认识你们这里话剧团一个演员小x,这个人怎么样啊?”
曾希圣夫妇互相问询,他们都不了解。
“你看我们小封,又年轻又机灵,小伙子不错吧?”毛泽东笑着问。
“主席身边的人,那还用说吗?”曾希圣夫妇笑着连连点头。
“怎么样,帮个忙吧?你们本乡本土的,帮助了解了解。”
“行。这事交给我们好了。”
省委书记要了解一个演员的情况当然易如反掌,当天晚上,便向毛泽东汇报:“不太合适。女方比小封岁数大,快大三岁了。”
“这不算大问题吧?”?毛泽东望着封耀松,“女大三,抱金砖,何况人家长相年轻。”
“还没讲完呢。她已经生过小孩,是离过婚的……”
“怎么样?小封。”毛泽东又望着小封,“给你拖个油瓶行不行啊?要说心里话。”
小封很难为情地摇了摇头。
毛泽东笑了:“关系还没确定,还是自愿为原则。”他又转向曾希圣夫妇说:“我身边的几个小伙子都是不错的,总想选择个漂亮的,方方面面满意些的姑娘。这样一来呢,就有点对不住你们那位演员了。”
曾希圣夫妇一离开,毛泽东就疼爱地用手指头捅了小封一下,说:“懂了吧?失败主义不行,速胜论也不行,看来还得搞点持久战。”
当然,有毛泽东出面帮忙,小封并没有落到打持久战的地步。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夫妇到毛泽东住处看望,谈话中,毛泽东对杨尚奎的夫人说:“水静啊,我身边几个小伙子你都见过了。你那边老表很多,帮忙找一个吧!”
“行啊。你们小伙子一个个都长得那么精神,就怕他们看不上。”
“小封,找个江西老表好不好啊?”毛泽东转脸问。
没容封耀松张口,叶子龙和李银桥就在一旁抢着帮腔了:“好啊,江西老表好啊。拉一个出色的来谈谈看吧。”
水静想了片刻,忽然眼睛一亮:“你们187号楼的小郑好不好?叫郑义修,是省医院的护士。能上庐山服务的,都是选了又选,方方面面都优秀才行。”
毛泽东满意地说:“小封,就这样吧,接触接触看。”
于是,封耀松和郑义修谈上了。庐山会议后来开得紧张激烈,这一对有情人悄悄谈得甜甜蜜蜜,过得轻松愉快。
1961年春夏之交,北戴河会议期间,小封和小郑结婚了。第二天傍晚,小夫妻便专意去看望毛泽东,感谢毛泽东热心搭桥牵线之恩。小郑剥一块水果糖送过去:“主席,请您吃我们一块喜糖吧!”
毛泽东把糖含入嘴里,乐呵呵地说:“好啊,甜甜蜜蜜。”接着,情真意切地嘱咐他们:“你们结婚后要互相多关心爱护,和和睦睦,白头到老。”
摘自2005年第12期《党史文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