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生前的警卫员们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缔造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划时代的伟人。毛泽东同志逝世近30年来,在神州大地经久不衰、近年来更加炽烈的“毛泽东热”,无可置疑的证明了在中华民族丰厚深远的历史和诸多引领时代风骚的人物中,他是唯一独具恒久魅力的人。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威仪风采、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丰功伟绩,不仅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大放光华,并将铸成我们独特的民族精神。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被写进了宪法,成为一代又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旗帜和榜样。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依然是我们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

   警卫员作为首长的工作、生活“伙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毛主席作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伟人之一,能够工作、生活在他老人家周围,倍感光荣,本人现将收集的有关毛主席各个时期的警卫员的若干资料与大家共享:

   共计35人,附部分资料:

   1、郭佳仁

   2、陈昌奉

   3、翟作军

   4、伍银苓

   5、王宇清

   6、王小舍

   7、段永昌

   8、朱旭明

   9、许世友

   10、慕丰韵

   11、张木奇

   12、王保东

   13、张思德

   14、胡长保

   15、吴吉清

   16、李水清

   17、黄克强

   18、王芳

   19、罗瑞卿

   20、李家骥

   21、屈尚荣

   22、武象廷、邬吉成、李连成,王笃恭及周福民

   23、贺清华

   24、陈长江

   25、吴烈

   26、阎长林

   27、李银桥、李家骥、封耀松、汪东兴、张耀祠

   1、郭佳仁

   曾担任毛主席警卫员的老红军郭佳仁回忆,长征时,主席有一匹马,但是,他自己经常步行,马上背的是伤病员。

   2、陈昌奉

   1935年4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路经柯渡,中央书记处和红军总部进驻柯渡坝丹桂村。丹桂村位于柯渡坝子的上游,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回、汉两族人民杂居,以回民居多。村民以杨氏和何氏两大家族为主,杨氏是回族,何氏是汉族。这个小村庄当年不足200户人家,却有两户人家在柯渡坝子特别富裕。何氏家族的代表何本恩是当时有名的大地主,他家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挺有气派,院前松柏葱郁,草坪碧绿。中央红军总部当时就住在何本恩家,当晚在这里对抢渡金沙江作了具体部署。红一方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取得了长征以来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杨氏家族的代表杨家郎是国民革命军的老营长,曾参加过北伐战争,他解甲归田后学得一手好手艺,木活做得十分精致。他家的住房是柯渡坝子唯一的一幢广式风格的楼房,是他自己设计建盖的。毛主席和中央书记处的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当年就住在杨家郎家。杨家郎家的广式楼房有三层,位置较高,他的书房设在顶层,外面是一个大阳台,登台远眺,可以把柯渡坝子尽收眼底。阳台下面西侧的一个卧室,便是毛主席的住室。

   当时,毛主席的警卫员是陈昌奉,他住在主席住室的隔壁。夜深人静时,陈昌奉听到一种叮叮咚咚的声音,起来一看,是杨家郎家的一只小钟打点。这只小钟非常精致,外观造型优美,打点时会发出八种悦耳的声音,故名八音钟。陈昌奉十分好奇,心想:部队正缺少这种报时的玩艺儿,带上用用该有多方便啊!第二天,部队出发时,陈昌奉将八音钟悄悄塞进挎包带着上了路。队伍奔走240里来到金沙江皎平渡口,毛主席发现这只小钟,非常生气,责令陈昌奉将小钟送回去。当时,龙云的滇军对红军队伍紧追不放,时间十分紧迫,加之路途遥远,经几位首长劝解,陈昌奉接受批评并深刻地检讨认识,毛主席才同意把小钟存放在金沙江边的一户农户家中,委托他家想办法将八音钟送还原主。后来,这只八音钟几经辗转,最终还是被征集来作为革命文物放在柯渡纪念馆内。这只小钟现在看来老式、陈旧,已经停止了走动,但却成为一件对今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它是红军军纪严明最生动的物证。

   3、翟作军

作军同志:

   十二月二日给我的信收到,很高兴。你大概已回太原去了。过去的信收到一点,似乎没有收全。我们都好。希望你好好学习。下次到北京的时候,早日通知,可来一见。

   祝好!

   毛泽东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人物小传:翟作军,河南省济源人,1919年1月生,1936年3月入伍,离休前任武汉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人们都不陌生。这篇光辉著作是怎样写成的呢?现在空军武汉某干休所休养的翟作军老人,延安时期曾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1938年5月初,他目睹了毛主席撰写《论持久战》的情景。

   那次,主席写《论持久战》,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主席的工作条件十分简陋,一张方桌,一把椅子,一支毛笔。写得实在太累了,就叫翟作军给他打盆凉水洗洗脸,或到院子转一转,或躺在床上养养神。这样下去怎么行?大家都在想办法让主席多休息一下。这天,轮到翟作军值班。晚上,给主席点蜡烛时,翟作军有意放慢动作,轻声劝主席休息一下,可主席“嗯”了一声就再没有说啥了。见此情景,翟作军知道不便打扰,轻轻退了出去.

   4、伍银苓

   这位老人住在吉林市船营区,他叫伍银苓,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18年的戎马生涯中,最让他难以忘怀和自豪的是,他曾给毛泽东主席当了14年警卫员。1944年,各方面工作都很优秀的伍银苓被选为毛主席的警卫员。那是2月的一天,中央党校警卫队队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伍银苓,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队长拍着他的肩膀笑呵呵地说:“傻小子,愣在那干啥,还不快准备准备去!”一句话让他如梦初醒,“啪”地打了个笔直的立正,激动地说“是!”转身就跑。

   可他哪里刹得住脚步,一溜烟跑出好远,找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冲着远处大声喊:“我要到毛主席那工作啦!”这天夜里,他失眠了,心里反复想:“我明天就要去保卫伟大领袖毛主席了,这个任务是多么光荣,也是多么重大啊,我一定要保卫好主席……”

   5、王宇清

   王宇清,1929年3月出生,蓟县上仓镇南闵庄人。1947年4月入伍,1949年4月入党。1949年3月开始为毛主席站岗放哨,担任毛主席身边卫士。建国后,在中央警卫局继续担任毛主席身边警卫,历任工兵技术员、科员、副科长、科长、局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处处长、部党委副书记、中南海开放办公室主任。1957年初至1970年底,任毛主席贴身卫士,进而任贴身警卫副科长、中央办公厅第一办公室即毛主席办公室秘书、毛泽东主席所在党支部和党小组的支部委员兼党小组长。1970年病休后,一直住在中央警卫团干休所。2005年11月1日逝世,享年76岁。因工作性质需要,王宇清在职期间,始终未与外界取得联系,家人也只知道他是个当兵的。

   6、王小舍

   11月9日上午,一位老人在亲人的搀扶下,手捧鲜花,随着参观的人流缓缓前移。也许你不知道,这位老人曾经是毛主席的警卫员,8341部队(原中央警卫团)一营三连二排六班班长,我市内邱县大孟镇都城铺村的退伍军人王小舍。

   老人今年80岁,1947年到延安,追随毛主席到西柏坡、进北京,开国大典时在天安门城楼守“一号电话”,后又护送毛主席去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1955年,他响应部队“支援家乡建设,减轻国家负担”的号召,光荣退伍,放弃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返乡务农。生活遇到困难,即使要靠捡破烂贴补家用,他也从来没有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7、段永昌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慕名来到第二炮兵司令部干休所,采访了曾给毛主席当过5年多警卫员的该所离休老干部段永昌。谈及担任毛主席警卫员的日日夜夜,段永昌感慨万千,神情显得异常激动。他用微微颤抖的手打开了一个跟随他几十年的旧皮箱,从里面拿出一个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红皮日记本,为我们讲述毛主席为他题字的故事。

   8、朱旭明

   “八一”建军节前,昆明路小学小记者团与和平区体育馆街泰来里社区教师一起探望曾经为毛主席当警卫员的老红军战士朱旭明,小记者们向老前辈敬献红领巾和鲜花及慰问信,并代表师生向朱爷爷表示敬意和节日的问候。

   9、许世友

   四方面军在与中央对抗的过程中,许世友曾经不服毛主席,后被关押,毛主席力排众议,以帝王气概赦免了许,使许从此死心塌地,一生追随.后来毛主席逝世,许从南京带枪闯灵堂.颇有点高祖帐下樊哙的味道.说是警卫员也不错.

   10、慕丰韵

   “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号召部队‘住'到老乡家里去,帮他们挑水耕田,因为子弟兵是人民的儿子,就要扎根在群众中间。今天,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雷锋精神跨越40余载依旧常青……”昨天,在崇文区东花市街道团工委主办的“做新世纪好少年”主题报告会上,曾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的警卫员、如今已84岁高龄的慕丰韵老先生侃侃而谈。

   1947年,慕老曾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任中央前委第九支队司令部警卫科科长,他回忆说,尽管当时敌人的几十万追兵近在咫尺,但主席仍旧保持着一个好习惯,他每到一个村落都要去老乡家探望,问问群众对解放战争的看法,希望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记得有一次,村子里在山上刚修好一座祠堂,村里的老乡请毛主席一同去看看开堂典礼。到了祠堂口,村里为主席预留了最前面的位置。主席一看摇摇头,表示自己没必要坐在最前面,他说‘我在后面跟群众一起看就行'。典礼一开始,毛主席果真站在最后面的一把椅。

   谈到学习雷锋,慕老感慨万分,他说,在主席身边的警卫员都有这样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主席曾经要求我们每天把日记当成作业一样认真对待,而他??持着一天读15页书的好习惯,而且每天都要认真写日记,“让一天的得失心中有数”。

   慕老说:“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学习雷锋精神的起点。主席曾经叮嘱我们说,‘警卫员的职责是保卫我的安全,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不能忘,就是绝不能让我脱离群众'。”

   11、张木奇

   根据我市一些同志的真诚愿望,瓦房店市交通运输协会、瓦房店市个体协会、瓦房店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联合盛情邀请毛泽东中南海故居管理人员、毛主席生前警卫员张木奇同志于7月30日9时在瓦房店市人民剧场畅谈毛主席生前的故事。

   12、王保东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从1962年2月到1969年4月,我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员。转眼间40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我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好像又回到了毛主席身边。

   13、张思德

   在毛主席的身边,给毛主席当警卫员的日子里,无论毛主席是去359旅视察边区农业生产,还是到部队中给干部们开会,张思德总是谦逊地站在吉普车的后架子上,每次车还没停稳,第一个跳下来给毛主席开门的准是张思德。毛主席不出门的时候,张思德的好事几乎做遍了整个延安:给年事已高的聋哑炊事员“老革命”做儿子、帮西沟关大娘追回跑丢的猪、为幼儿园父母双双牺牲的小朋友宋光明开启健康的心智、设法让从前线回来、只剩下一支胳膊的王团长约见毛主席、在359旅替毛主席喝酒,一件件默默无闻的工作,让毛主席总结张思德时开玩笑地说“你最大的缺点是干工作不吭声,最大的优点也是干工作不吭声”。

   14、胡长保

   在24集电视连续剧《长征》第19集里,有这样的剧情描述:中央红军在翻越长征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时,国民党的飞机狂轰滥炸,炸弹落在了毛泽东身旁不远的地方,机智勇敢的中央警卫班胡长保班长,毫不犹豫地扑向了毛泽东,用身体挡住了炸弹的弹片,壮烈牺牲。

   面对跟随自己这么长时间又为了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友,毛泽东禁不住潸然泪下。他悲痛地将胡长保轻轻地放在地上,叫人将自己的被子取来,盖在胡长保的身上,然后缓缓地站起身来,摘下头上的红军帽,默默地在胡班长的遗体旁边,站了很久……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嘱咐,红军战士将胡长保的遗体,抬到茶合冈的黍子地,在两座古墓之间,掩埋了他的遗体。已随队出发的毛泽东放心不下,又返回到埋葬地点,他接过战士手中的铁锹,铲上土,轻轻地添在了坟头,而后才转身继续长征。

   15、吴吉清

   旧居分为楼上、楼下两层和一个会议室。大家先参观楼下:右起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传达室。总部传令排传递的命令、电报、文件、信件都经这里负责放发。第二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副官室。总部副官杨立三同志就住在这里,并繁忙地处理总部日常工作。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室。毛泽东、朱德同志在此研究分析敌我势态,制定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进行战略进攻的工作计划。第二间是朱德总司令住处,1931年5月31日至7月12日,朱德和毛泽东同志一起领导红军以建宁为中心分布在闽西北、闽西、赣南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扩大红军等工作。楼下参观完了,我们现在上二楼继续参观。右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室,参谋处长郭化若同志就在此居住,并繁忙地主持着参谋处的工作。对面一间简陋的住所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寝室。1931年5月31日至7月12日红一方面军政委、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同志就住在这个简陋的房间里,领导和指挥着红军开展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扩大红军等工作。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警卫员住处,毛泽东同志的警卫员吴吉清等同志住在这里,他们为保卫照料领导同志的安全,不辞劳苦地工作着。对面是红一方面军秘书室。这是总前委秘书古柏同志住的地方。现要我们进入总司令部会议室参观。这间会议室实际为教堂,大约240平方米。1931年6月间,毛泽东、朱德同志曾在此主持召开第六、八次总前委会议,并接见红军指挥员和苏区革命群众。7月上旬,为了粉碎敌人对我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同志在此主持召开红军高级军事会议,会上总结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经验,部署第三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制定“千里回师”的英明决策。7月12日,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军离开建宁,进行战略转移,绕道千里,日夜兼程,从瑞金到兴国,彻底粉碎了敌人第三次“围剿”,取得了三战皆胜,缴枪逾万的辉煌战果。接下来,我们参观防空洞。这是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为躲避敌机轰炸,坚持工作、战斗的地方。毛泽东同志旧居部分的参观就到这里。下面,我们接着参观第二部分——建宁革命斗争史陈列馆。建宁革命斗争史陈列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红军首次进军建宁。1931年1月,工农红军第四军十师三团部队首次进入建宁西南部的客坊、里心进行筹款筹粮。1月下旬,建宁第一次成立红色政权,桂阳、贤河、陈余、靖安、宁源、芦田等乡村相继成立了乡革命委员会。2月,建宁第一次建立工农武装,成立桂阳游击队和宁源游击队,共有队员50多名。3月上旬,为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红四军队伍从建宁回师赣南;建宁武装游击队转移到里心的鹿山开展游击斗争,牵制敌人力量。

   16、李水清

   1958年8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济南接见济南军区干部。郑华回忆了当时的一个场景:当毛泽东同志来到济南军区干部中间时,一下子就认出了当时担任军长的李水清少将,满脸笑容地叫他“小李子!”现场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李水清少将曾经担任毛泽东同志的警卫员,毛泽东同志平易近人,对身边工作人员关怀有加,由此可见点滴。

   17、黄克强

   18、王芳

   曾任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的王芳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要采访他是非常不容易的。王老的女儿王克美说,她父亲绝少接受采访。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则告诉我,不久前央视要给王芳拍一个电视专题,也被他谢绝了。

   大概是职业的关系吧,王芳养成了对工作守口如瓶的习惯。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他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生涯特别感兴趣的原因:王芳生于1920年,1937年参加革命,早年,他担任锄奸科长、保卫部长、敌工部长;解放后,他担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因毛泽东很喜欢来杭州,肩负保卫工作的王芳成为他的“大警卫员”;在文革期间,王芳因曾经手侦破一件揭发江青的匿名信案件,了解了江青解放前的历史,被江青点名押解北京,武装看管审查达7年之久;“四人帮”倒台之后,王芳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检察员,后出任浙江省委书记;1987年重履公安,担任公安部部长兼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政委。

   19、罗瑞卿

   做好警卫工作,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绝对安全,是公安工作的极端重要的任务。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罗瑞卿组建了中央警卫局,规定其任务是警卫中南海、毛主席、党中央书记处、军委,兼管中央级机关和党与国家主要领导人员的警卫工作。警卫局设一室六处。中央警卫局在罗瑞卿指导下,对警卫工作的门卫、出入证管理、首长身边警卫和驻地警卫人员的职责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规则,形成了警卫工作的一套方针。警卫工作的方针是既要保证首长的绝对安全,又要便于首长联系群众。警卫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内紧外松,警卫工作的具体工作路线同公安工作路线一样,是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和专门工作相结合。

  罗瑞卿不仅是新中国警卫制度的奠基者,而且是毛泽东的大警卫员。每当毛泽东离京外出或在京参加社会活动,罗瑞卿总是亲自部署警卫工作,大部分时间亲自陪同。凡毛泽东出入活动的场所、行走路线,所乘汽车状况,他都亲临现场检查。毛泽东要走的路线他都要自己先走一走;要坐的椅子,他要事先坐一坐,做到缜密周详,无一失误。

   20、李家骥

   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李家骥

   本书介绍了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安全保卫工作及主要人员,书内选入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18位同志,这些同志当时或任勤务员,或任警务员,或任卫士,或任警卫部队的组长、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乃至更高职务。读了本书,人们就会对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安全保卫工作及主要人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毛泽东历来历来注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上下关系。从他与身边警卫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可见一斑。毛泽东和他的卫士们的事业已成为历史。历史不能重复,但历史与现在和未来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品格和光荣传统,把我们现在的工作搞得更好,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好。以此告慰我们的前辈,启示我们的后人。

   21、屈尚荣

   在纪念中国红军长征70周年的前夕,我和曾当年在肖锋将军生前工作过的一位秘书,一同前往河南省焦作市拜访了原毛泽东的警卫员老红军屈尚荣老人。

   屈老至今还记得会师的那一刻,这一刻令屈老永生难忘。历经艰险、九死一生的战友,无论认识与否,大家都紧紧地抱在一起,喜极而泣。屈老记得,三大主力会师后,中共中央在陕北丹县召开了一个庆祝会师的小型会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等参加了这个会议。他清楚地记得当天晚上给毛主席站岗时的情景,主席从窟洞里出来,问他“小鬼,冷不冷”?主席把仅有的一点白面拿出来让他和战士们做面糊糊充饥。

   22、武象廷、邬吉成、李连成,王笃恭及周福民

   2004年元月18日下午2点—3点30分,首都发行所和北京图书大厦主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匹夫策划营销公司协办,《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联合签售活动在北京图书大厦一层共享空间举行。

   《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一书的部分编委,毛泽东同志亲属及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代表热情为前来购买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图书的读者签名留念。

   18日来宾签名名单:

   延安西柏坡时期以及建国以后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

   武象廷(毛泽东警卫班老班长)

   邬吉成(毛泽东卫士,前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李连成,王笃恭及周福民(毛泽东卫士)

   吴连登(毛泽东生活秘书)等

   23、贺清华  

毛泽东在危急的时刻,是那样沉着果断,具有一个革命家、军事家的伟大气魄。如果说见面初期毛泽东与贺子珍是...有一天,毛泽东看到警卫员贺清华的被子太薄,怕他受冻,就把这床新被子抱过来,盖在贺清华...

   24、陈长江

   1951年春天,刚满20岁,已参军5年、入党2年的陈长江,经过严格的挑选,走进中南海,成了党中央的一名光荣卫士。

   1952年4月的一天上午,陈长江在中南海丰泽园门口巡逻。毛泽东出来散步,看见了陈长江,笑容满面地向他走来。

   “你是哪里人?”毛泽东和蔼地问。

   “我是……”陈长江刚开口,毛泽东就摆手:“听出来了,听出来了!你是苏北如皋、海安一带的,对吗?”

   “是的,我是苏北海安县人。”“叫什么名字?”“陈长江。”

   “好,长江,这是中国第一大江。这个名字好记。”

   25、吴烈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到石家庄,然后由石家庄乘火车到北平北郊清华园火车站。下车后,由吴烈负责接护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到颐和园内的益寿堂做短暂休息。当天下午,毛泽东不顾旅途疲劳,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由颐和园经海淀到西郊机场检阅部队。当时参加受阅的部队有第四十一军和第二O七师,还有第四野战军的炮兵、坦克部队,由刘亚楼担任指挥。

   为确保安全,毛泽东检阅部队后,吴烈亲自率部护送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首长住进香山双清别墅。中央各部委、军委各局室的大批机要文件、通信器材、供应物资等亦由第二O七师部队协助中央警备团安全地护送到香山地区。

   26、阎长林

   尽管山间土路弯弯曲曲、坎坷不平,且车轮过处,尘土飞扬。但毛泽东似乎全然没有觉察到这些,他的心情很好,与随行人员有说有笑。

   突然,他若有所思地问身边随行人员说:“今天又是3月份,为什么老在3月份咱们有行动呢?你们记得这几次行动的时间吗?你们说说。”

   “1947年3月18号撤离延安。”卫士长阎长林回答说。

   “去年3月份呢?”

   “去年3月22号,我们由陕北米脂县的杨家沟出发,向华北前进。”又有人回答。

   “今天是3月23号,与去年3月22号只差一天,我们又出发向北平前进了。3年3次大行动都是在3月份。明年3月份应该解放全国了。等全中国解放了,我们再也不搬家了。”

   毛泽东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心情激动不已。

   27、李振桥、李家骥、封耀松、汪东兴、张耀祠

   唱书与撕书--毛泽东与李振桥

   “你要夹着尾巴做人”--毛泽东与李家骥

   领袖为你找对象--毛泽东与封耀松

   安全大总管--毛泽东与汪东兴

   红色警卫的忠诚--毛泽东与张耀祠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