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食之难 聊助涓滴

——毛泽东为师亲故旧捐赠拾零

叶任涛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毛泽东的亲朋故旧都想进京见见这位“开国领袖”。据讲那时毛泽东每天要收到几麻袋信件,其中不少是来自韶山、来自三湘、来自中国四面八方的亲朋故旧的。这些信件多数是叙旧问候、祝福赞贺的,也有一些转弯抹角想求官发财的,也有直言家境贫苦、衣食有难、生病无钱医治的。实际上这是当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毛泽东把处理这些信件当做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的一个渠道。对生活确有困难的,他交待秘书或身边工作人员寄钱寄物予以帮助,这样,长此以往,为师亲故旧捐赠钱物就成了毛泽东不可忘怀之事。
号称中国“第一班长”的张瑞歧,1935年参加红军,1944年到毛泽东身边任警卫班长。为了保卫毛泽东,他4次延迟婚期。从陕北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到北京城,毛泽东一次次劝他回家结婚,张瑞歧却不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0月底,他才离开部队回到陕北清涧县袁家沟老家。这年12月30日,张瑞歧在家乡办了婚事,毛泽东亲自派警卫战士马汉荣赶赴清涧参加婚礼,还带来了一封信和100元钱。信上说:“瑞歧同志:派马汉荣同志前来参加你的婚礼,祝你俩白头偕老,努力为新中国的建设多做贡献。顺捎上100万元(相当于现在100元),请收下。毛泽东1949年12月24日”这是毛泽东建国后第一次给身边工作人员赠款。那时东西便宜,猪肉4—5角钱一斤,大米8—9分钱一斤,100元可买一头大肥猪或1000斤大米。
毛泽东曾对人说,他在三种情况下会流泪,一是见老百姓受苦受难生活无着时,一是见战士打仗负伤流血特别是牺牲时,一是看戏见好人遭坏人欺侮压迫时。少年时和毛泽东一起在韶山长大的贺晓秋,是农民运动的积极分子。解放后因儿子贺凤生生病日子过得很艰难。1950年4月毛泽东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嘱咐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同志,先后两次汇款给贺晓秋,一次300元,一次100元。贺凤生病好后还多次到北京见毛主席,向他汇报农村干部作风问题和群众生活情况。毛泽东高兴地称赞他是“最敢讲真话”的生产队长。1920年曾在长沙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当店员、后多年从事工人运动的乡友谭熙春,毛泽东得知他“生活困难,甚为系念”,1952年10月托进京叙旧的老师毛宇居带200元助其“解衣食之难”。1955年5月获知原湖南一师同学刘政谋病故后,其妻张沛民在长沙做保姆,毛泽东致信张,“寄上200元,聊助涓滴,……如有困难,尚可续告。”罗哲、曹云芳夫妇大革命时期跟随毛泽东做革命工作。罗哲1928年牺牲了,曹云芳下落不明,直到1956年8月才打听到曹云芳在贵阳工作,毛泽东立即写信给曹:“现知你仍健在,并有两个女儿能继承罗哲遗志,我很高兴。”并寄去300元钱,“助其家用”。
多年来受毛泽东捐赠的有四种人:一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老师、同学;二是家乡和一起工作过的亲朋故旧;三是身边的警卫员和工作人员;四是党外人士。比如张干,是当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一师读书时想开除他的老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这位老校长多有书信往来。1963年5月,毛泽东获悉张干年老多病,特托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周世钊带去2000元钱和一封信。信中说,“尊恙情况,周悖元(即周世钊)兄业已见告,极为怀念。寄上薄物(即2000元钱)若干,以为医药之助,尚望收纳为幸。”据文载,毛泽东还嘱托周世钊1964年2月转赠2000元给清末皇帝溥仪的叔父载涛家修理房子用。1954年,毛泽东个人出钱让管理员买来课本和笔墨、字典、地图、作业本等,70多个警卫战士和身边文化低的工作人员每人一套,还请来5位教师,办起业余文化学校,到1957年结束。可以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警卫人员都得过毛泽东经济上的资助。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15年的李银桥回忆说,毛主席十分关心他一家,给过多次钱,1950年200元,1960年800元,1964年家里受水灾给1000元,具体多少次,他已记不清了。在3年困难时期,身边工作的有些人用主席的名义向下边要东西,收取物资。毛泽东知道后,严肃批评,命令:“过去向各省市要的东西,照价付款。”他要中央办公厅负责同志用他的稿费1万多元分别补交。最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向党外朋友章士钊“10年还债”的故事。1920年,湖南革命运动和一部分人去欧洲求学急需一大笔资金,毛泽东到上海向章士钊求助。章先生极力相助,发动社会各界共筹划到2万银元,帮了毛泽东的大忙。40多年后的1963年,毛泽东为了给年事已高的章士钊生活补助,又怕章先生不肯收纳,于是讲向他“还债”,每年春节后叫秘书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2000元送到章家。到1972年还足2万元。1973年后继续还“利息”,直到章先生辞世。这件事成为毛泽东与章士钊交往的一件美谈,也是中共与党外人士肝胆相照、赤诚相助的生动例证。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捐赠近70人次,总计金额115800多元,这仅仅是已经公开发表有文字记录的,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遇到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就常常解囊相助。1938年7月,延安成立“边区平民剧团”,他将(论持久战)稿费300块光洋全部捐给剧团作筹办经费。1939年9月,陕甘宁边区筹建边区图书馆,毛泽东捐款100元。同月陕北国民党辖区绥德、榆林一带发生旱灾,毛泽东捐款1万元赈济灾民。11月又拿出100元寄给早年同学林中鹤“聊佐薪水”,等等。毛泽东一生到底为多少人捐赠了多少款,确实是一件难以计清的事。现在伟人故去28年,每当我们在北京纪念堂瞻仰他的遗容,在旧居观看他的遗物中那打了几十个补丁的衣裤,想起他一家为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时,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对他无限的崇敬与爱戴。毛泽东一生心中装着人民,人民心中永远装着毛泽东!
(摘自2004年第12期《中华魂》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