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明

  本书是邓力群同志编辑整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以国史研究学习资料清样本的名义于1998年出版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的简本。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一书包括毛主席《关于读书的建议》、《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记录》、《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记录稿》四篇文献。另有一篇附录,是邓力群同志所做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记录稿》论点索引。《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记录稿》是这部文集的主要部分。邓力群同志是这篇文献的原始记录者,并先后六次对它做了系统整理。最后一次于一九九五年夏季在北戴河整理定稿。

  原书正文的版式:

  1、《关于读书的建议》、《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记录》用标宋体通栏排印;

  2、《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旁批与原书文字有关段落对照排印,原书文字用宋体,旁批用较原书大一级的黑体;

  3、《读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记录稿》旁批与谈话间出,排印方式是前两者的结合。

  原书收入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的几乎全部内容,因此篇幅较大。同时,原书正文的编排忠实地反映毛主席批注和谈话的本来面貌,反映毛主席谈话产生的过程,但毛主席的观点散见于全书各处,读者不容易把握这些观点的内在联系和毛主席理论的完整体系。邓力群同志所做的论点索引将毛主席在谈话和批注中的观点,按其内在联系,归纳成一个严整的体系,对研究和把握毛主席的理论非常有用,但作为索引,不可能反映论点产生的理论环境,也不可能照录谈话的原文。

  邓力群同志在《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的后记中说:“1991年秋到1992年,我抽时间陆续把上送的本子按照论点索引的顺序,分别把旁批、谈话记录按问题分类整理了一个本子。这个本子的好处是,把先后几次讲的有关同一个问题的内容集中在一起,可以看出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曾经先后发表过一些什么意见;不过,谈话是针对原著有感而发的,只有追踪整个读书过程,联系触动主席发生感想、发表议论的原著内容,才能完整把握他谈话的主旨。按照问题归类,观点虽然是毛主席的,但这些观点得以产生的过程不见了。当然,这个本子对研究谈话记录的人有参考作用,至少可备作索引。”

  有鉴于此,按照邓力群同志的嘱托,我们组织力量,在邓力群同志指导下,以《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一书为基础,编写简本。

  简本的编写方式是:

  1、《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沿用原书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刊印的文本, 不做更动。

  2、《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记录》的斯大林原书文字加以简化,毛主席谈话全部保留,仍用通栏排印版式。

  3、《读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记录稿》中的批注与谈话分成两篇:

  (1)《读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批注》。此篇将教科书的原书文字加以简化,毛主席在原书上所画的线条和所做的旁批全部保留,仍与教科书原书有关段落对照排印。

  (2)《读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这是本书的主体部分。此篇采用邓力群同志所做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记录稿》论点索引的体例,将毛主席读教科书的全部谈话分为12部分,每一部分涵若干问题,问题分条目,条目即论点。每个条目分三个层次,一是条目的名称,亦即该论点的核心内容;二是与该论点有关的教科书的段落所属的章节和简要内容,三是毛主席有关的谈话(包括重要的旁批)。教科书原书文字用宋体字,毛主席的谈话纪录用加黑宋体字。问题和条目后面的数字注明《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原书的页次。

  4、对斯大林和教科书原书文字的简化原则是:凡是毛主席批注所涉及的文字一律保留,毛主席没有批注的文字酌情删除,以缩短简本的篇幅,同时保留原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

  这样编排的目的有四,一是展示毛主席读教科书所做的谈话和批注的全部内容,二是将全部谈话分门别类地归纳成一个严整的体系,三是注明毛主席谈话的出处,再现谈话产生的过程,四是让读者了解斯大林和教科书原书的基本内容。

  参加《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一书简本的编写和讨论的有马宾、刘实、王正萍、谭乃彰、韩西雅、赵光武、钟哲明、张勤德、杨德明等同志,由杨德明同志执笔。

  毛主席经济理论的博大精深,令人惊叹。有幸在邓力群同志的指导下,参与这项有历史意义的工作,编写组同志莫不引为平生无尚的光荣。

  杨德明谨识

  2000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