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原书第二十五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 

克思和恩格斯预见到,随着社会主义的

确立,将为生产的发展开辟极广阔的场

所,而这种生产的目的则是不断地改善

整个社会及其每个成员的生活条件。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

想,科学地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生产以空前的高速度不断发展的客观必          我们的高速

然性和可能性。列宁着重地指出,社会主        度发展,也

义意味着“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过程          有此根据

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是这样一种社

会结构,在这里,共同劳动所创造的财富

归全体劳动人民享有。资本家所关心的        

是为生产而生产,即为利润而生产。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就是

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使生产不断增长和不

断完善,以便最充分地满足全体社会成

员经常增长的需要并使他们得到全面的

发展。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前进的

动力、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这个

目的的手段,都表现在基本经济规律中。

在每个社会形态中,生产的目的都

客观地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在

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是为了扩大人民

的消费,是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充

分地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

化需要,以及全面发展他们的才能。

社会主义不同于以前所有社会形态

的特点,是生产的不断地扩大。                难说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使居民日

益增长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能够同可以         

满足这种需求的日益增长的生产合理地

协调起来。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公有制占

统治地位和人民消费的不断增加,根本

不会有生产过剩危机,因而有可能

不断地扩大生产。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断扩大生产

是客观的必然性。因为如果不这样,就不

能保证人民消费的不断增长。

由于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对社会

主义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

求就不断扩大。                               

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

的非对抗性矛盾,即各该时期社会主义

生产所达到的水平和群众迅速增长的需

要之间的矛盾,是用发展生产的方法有

计划地解决的,这使得劳动者的消费增

加,使得需要更加增长,而需要的增长又

使生产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更加提高。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社会

主义生产发展的方向,它是社会主义经

济沿着共产主义道路前进的规律。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以及

与之有关的范畴都被用来刺激社会主义

生产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等。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

义生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

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就能不断地、比资

本主义迅速得多地发展生产。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同生产生

产资料的部门比生产个人消费品的部门

优先发展即更快地发展的规律密切联系

着的。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前提。提高劳动生

产率的主要杠杆是在生产中应用先进技

术,应用重工业制造出来的日益完善的

劳动工具。

生产资料生产(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是保证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的极重要的

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反对以狭隘

的消费观点对待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

律。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表现为:忽

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否认在社会

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必         是对我们的

要性,主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         并举方针的

的两个部类必须以同样的速度发展,甚         歪曲和攻击

至主张生产消费品的部门比生产生产资

料的部门发展得更快。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优先发展生

产资料生产的原理的修正实际上意味着

缩小重工业,这必然要削弱国民经济的

一切部门,降低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破坏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国防力

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急剧提高农业、进

一步迅速发展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能够在一

切企业里毫无阻碍地推广科学的最新成

就、技术发明和先进经验,可是,在资本

主义经济中,企业主阻碍广泛推广新的

技术发现,只有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时才

在自己企业中利用它们。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没有那种与私          不见得没有

有制和竞争有关的“营业秘密",一切技

术成就、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全

民的财产,在适于采用它们的任何一个

国民经济部门中都可以利用。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劳动者

福利的增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表

现出人民消费的增加直接取决于生产的

不断增长,取决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主义有可能使优先发展生产资

料的生产同高速度发展消费品的生产结

合起来。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必要劳动所

创造的用于生产工作者及其家属个人消

费的必要产品数额不断增加。同时,剩余

劳动所创造的用于扩大生产、用于全民

需要、用于维持非生产领域工作者及其

家属的需要以及满足全体居民的物质和

文化需要的大量剩余产品数额也在增

加。

1956年同1913年相比,苏联劳动者

——工人和农民——的实际收入(包括

价格变化、失业的消灭和工作日的缩短         

等等在内),按每个工作者平均计算,增

加了4—5倍。

使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实际收入增

加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国家对居民

广泛实行各种文化上生活上的免费服

,是广泛发展的社会保险和社会保证           

制度。

社会主义意味着人民群众的劳动条

件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它把对居民

的生活服务由资本家致富的手段变为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源泉。由于城市基本

住宅的公有制和国家的大规模的住宅建

设,社会主义能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

居住条件。

在资产阶级国家里,医疗是私人的

事情,多半收费很高,因此,广大居民群

众是治不起病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建

立了多方面的国家保健制度,保证对居

民实行各种免费医疗。结果劳动者的寿

命延长了,居民的死亡率逐渐降低。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大大提高

劳动者的文化,能够全面发挥人民无穷

无尽的智慧和才能,而在资产阶级制度

下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是不可能发挥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只有在资本

主义剥削利益所需要的范围内才能受到

教育,而社会主义则为日益充分地满足

群众在教育、文化、科学、艺术方面迅速

增长的需要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