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关于“经济核算和赢利

十一、关于“经济核算和赢利。成本和价格

(原书第三十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赢利

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节约,归根到底是节

省劳动时间,节省活劳动和过去的劳动,

也就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马克思写

道:“社会生产小麦、牲畜等所需要的时

间愈少,它就赢得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其

他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无论对于个人

或社会,其发展、消费和活动的全面性都

取决于时间的节省。

节约制度是社会主义的经营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在一切企业和机关中,节

省劳动时间、物力和财力,以利于整个社

会。厉行节约资源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

济组织活动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企业

和机关一切领导人员的义务。

在社会主义企业,节约活劳动和物

化劳动是通过经济核算来实现的。列宁

指出,要建成社会主义,并把千百万人引

向共产主义,“不是直接依靠热情,而是

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依靠个

人兴趣、依靠个人利益、依靠经济核算”。

利用价值的货币形式来进行成本核

(计算开支),比较企业的收支,确定

企业的盈亏,是经济核算的特征之一。

社会主义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销

售自己的产品。商品销售后,企业用销售

这些商品所得的资金,来补偿自己的生

产开支。企业用销售商品所得的收入来

补偿生产商品的耗费,这也是经济核算

的一个特点。

价值规律的要求是,商品价格必须

与社会必要劳动的消耗量相一致。价值

规律促使企业必须努力使自己生产某种

商品的个别劳动消耗量不要高于而要尽

量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如果企业

的个别劳动消耗量比决定价格的社会必

要劳动消耗量高,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能

完全补偿自己的消耗,而要亏本了。

经济核算是进行有计划的经营的形

式。它首先要求每个企业严格遵守以实

物和货币形式表现的国民经济产品生产

计划,已定的生产定额和财务定额、固定

的计划价格、对国家和国家机关应负的

义务等。把个别企业的利益与全国的利           两种制度的经营

益对立起来,从而给国家带来损失,这就         方法虽然不同,

歪曲了作为服从全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经           但社会主义企业

营方法的经济核算的基本实质。可见,经         不能不算账、不

济核算的方法与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在           汁盈利。

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下使用的那种资

本主义私有制的经营方法根本不同。

社会主义社会在有计划的经济活动

中,既要保证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的赢

利,也要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在长时期的

赢利。

经济核算的目的既然是要节约活劳

动和物化劳动,那么它也就是实现劳动

生产率不断提高这一规律的要求的必要

手段。

经济核算与利用按劳分配的经济规

律有联系。按劳分配使工作者从个人物

质利益上关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

的节约,使经济核算加强。而经济核算又

促进按劳分配的规律的彻底实现和劳动

者福利的提高。企业的收入愈多,企业就

愈有可能用改善工作者的物质生活和文

化生活条件的办法来鼓励自己的工作

者,奖励先进生产者。经济核算愈发展,

就愈能广泛地颁发节约资源、提高劳动

生产率和增加生产赢利的奖金。

国营企业的经济核算是建立在国家

和国家机关对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同每

个企业经济上业务上的独立性相结合的           相对的独立性

基础上的。企业经济上业务上的独立性

表现在,企业得到的国家的物资和货币

资金,由它自己支配,并有可能发挥广泛

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来最合理地使用这

些物资和货币资金,以便最好地完成计

划任务。

为了消除在处理企业经济问题上的

过分集中的现象,加强企业的主动精神,

企业在经济上业务上的独立性正在日益

加强,企业经理在计划工作和基本建设

上,在购买和销售物资上,在财务、人

员编制和工资处理上的权限也随之扩             有多大?

大。

社会主义企业的基金及其周转和使

用效果  社会主义企业的物资和货币资

金,构成这些企业的基金。国营企业的基

金,是交付这些企业支配的全民财产。合

作社企业的基金是合作社财产。

社会主义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料,

构成这些企业的生产基金。社会主义企

业的生产基金有实物的即物质的表现,

也有价值的即货币的表现。

根据周转的性质,企业的生产基金

分为固定基金和流动基金。

固定基金在许多个生产周期中为生

产服务,同时保存着自己的实物形式。固

定基金的价值逐渐地、部分地、随着这些

基金的磨损而转人生产耗费。企业的固

定生产基金包括劳动资料:厂房、营造

物、机器、耐用的工具和器材、运输工具。       工具

流动基金在一个生产时期的生产过程中

全部消耗掉,其价值则全部转入商品生

产耗费。企业的流动生产基金,包括原           对象

料、材料、燃料、半成品和其他劳动对象。

固定生产基金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

产机械设备。固定基金的利用范围和程           利用率

度是决定产品生产规模的重要因素。

技术进步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固定           大的、小的、局部

基金要经常更新,其技术要完善,要现代         的更新

化。

发明并在生产中采用新式的、生产

效能和经济效果更高的机器,意味着旧

机器已经贬值,它们在有形损耗期到来

以前就已无形损耗了。技术进步和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使现有机器的价值降低。

在社会主义社会,机器的无形损耗这个

范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技术进步的

飞速发展要求立刻把旧机器换成新式机

器,把新式机器立即换成最新式的机器。

这是在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经济竞赛

中,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获得胜利的

因素之一。社会主义条件下机器的无形

损耗与资本主义制度下机器的无形损耗

有着原则上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用新的设备代替旧的设备,使现有的设

备现代化,这些不是自发地通过竞争实

现的,而是有计划进行的,因此这种替换

和现代化,不会使中、小企业破产和倒

闭,不会像资本主义制度下那样,造成生

产力的浪费。国民经济的有计划的管理

使我们有最大的可能,来合理地利用现

有一切技术。

为了补偿损耗的固定基金,每个企

业都有折旧基金。折旧费应该保证生产

机械设备经常进行技术更新。筹集折旧

基金的办法,就是把相当于固定基金损

耗程度的那一部分固定基金价值计人每

一单位产品的生产费中。工业企业的一

部分折旧基金(其数量由国家规定)有计            换机器,还有中

划地用来补偿退出生产的固定基金,另            小修。

一部分由企业支配,作为现有固定基金

的大修理费用。

有人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

下,机器似乎只有有形损耗,而没有技术

进步所引起的无形损耗,这种论断在实

际中就造成了折旧定额偏低,因而阻碍

了固定基金的更新。折旧费提成应该补

偿固定基金的实际损耗——不仅要考虑

有形损耗,而且还要考虑无形损耗。反

之,不是基金的真正损耗所造成的过高

的折旧定额,会使产品的成本毫无根据

地提高。

固定基金的经常更新,既可以保证

技术进步,又可以节约社会劳动。经济核

算能使现有设备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           赞成革新

同时又能刺激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的经

济效果。

在基本建设中,巩固经济核算制,缩         不能说成不许搞

短建设期限,反对分散建设资金,对于加         中小企业。

快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速度具有巨大的

意义。

减少单位产品的基本建设投资是一           改变设计,由不

项重要的国民经济任务,这就要求在最           先进到先进。

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建设新的企业。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保证固定基金和

流动基金不断增加,使这些基金比在资

本主义制度下使用得充分得多。国家为

国营企业规定了必须遵守的使用机器设

备的先进技术经济定额,单位成品的原

料、燃料和其他流动基金的消耗定额(出

产一吨生铁所用的铁矿石和焦炭,一吨

糖所用的甜菜等),以及各项流动基金和

成品的贮备定额。正确地制定这些定额

是不断提高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使用效

果的重要因素。

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是企业经济活

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取决于:第一,

这些资金处于生产领域,即以生产储备、         时间愈短愈好

半成品的形态,处于没有完成的生产中

的生产时间;第二,这些资金处于流通领

(表现为待销产品的储备等等)的时

间。

要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就必须缩

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并要经常反对           过少不好。我们

过多地(超定额地)储备原料、材料、半           过去曾因“库空

成品和成品。缩短生产周期的办法,就是         如洗,市场紧

利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规程——提高           张”,引起两次所

机器和机床的速度,在机器制造业中加           谓反“冒进”。

快切削速度,在冶金业中缩短熔炼时间,

在石油开采业中加速钻探等;在生产中

采用最新的科学成就,改进劳动组织,来

加速生产过程。

    国营企业间的商品流通社会主义

企业基金的周转同商品流通过程有着密

切的关系。

生产资料的买卖是社会主义国营企

业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必然形式。这种商

品关系的特点是,商品的买卖是在属于

同一个所有者——社会主义国家的各个

企业之间进行的。

国营企业产品的销售和它们的物资

技术供应工作,由专门的供销机关(供销

)来做,企业自己也做。各企业间的商

品流通是通过根据国家计划签定的经济

合同来调剂的。

在合同中,规定供应条件、数量、品         

种、产品质量、供货日期、价格、付款日

期和付款办法、违反合同条件的处罚方

式和罚款数额。合同规定不执行合同条

件的要受物质处分。

产品成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

于存在商品生产,制造某种产品的社会

劳动消耗即社会生产费用,就构成这种

劳动产品的价值。社会主义社会的产品

价值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已消耗的

生产资料的价值;第二,必要劳动所创造

的产品的价值;第三,剩余劳动所创造的

产品的价值。

在实际中,把为社会的产品的某些

价值要素计入成本,这是与经济核算有

密切关系的。经济核算要求把企业用在

生产和销售产品方面的一切货币开支单

独列为一项,而不问企业所支出的资金

的来源如何。

1956年,在苏联工业品的成本中,

物质消耗(原料、燃料、电力消耗,折旧

费等)占3/4以上,工资将近l/4。

降低成本是社会主义经营的中心任

务之一。产品、运输和建筑的成本每降低

 l%,都会为社会主义社会增加几十亿卢

布,用来扩大生产和提高人民福利。群

众积极参加国民经济中的节约运动,对            

降低成本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营企业的纯收入。国家集中的纯

收入如果说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必要劳

动所创造的为自己的产品的价值表现

为成本,那么其余一部分价值,即剩余劳

动所创造的为社会的产品的价值则表现

为纯收入。整个社会主义社会所创造的

剩余产品就是社会纯收入。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营企业的纯收入

的数量是有计划的。各种产品和各个企

业的赢利率(水平)取决于企业纯收入的

数量。企业的赢利率就是企业的纯收入

总额与售出的产品的完全成本的总额的

百分比。此外,为了判断企业基金的使用

效率,赢利率又可以用纯收入总额和生

产基金的比例来表示。

国营企业的纯收入(利润)当中,归

企业自行支配的部分不断增加。这样,企

业纯收入(利润)在该企业扩大生产

(增加流动资金,保证基本建设资金),改          这种办法会造成

进生产,奖励企业工作者,提高他们的物          苦乐不均,企业

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意义越来越            在这方面的权限

大。这就使企业及其全体工作者从物质            不能太大。

上更加关心经济而有效地利用资金,提

高生产的赢利。

国营工业企业中的价格成本、企

业的纯收入和所谓“周转税”所代表的那

一部分国家集中的纯收入,这三者构成

工业品的批发价格。

    纯收入是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各

物质生产部门中创造的。但是,国家以

“周转税"形式提取的那一部分集中的纯

收入,主要是由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

缴入预算的。同时,重工业和农业所创造

的很大一部分集中的纯收入,也通过生

产资料(生产工具、燃料、原料)的价格

的调整,先转入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然后

再从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以“周转税”的

形式缴给国家。例如,重工业创造的生产         值得研究

资料的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于价

值,它不包括重工业所创造的一部分纯

收入。既然轻工业和食品工业按这种比

较低的价格买得生产资料,那么有一部

分纯收入就从重工业转入轻工业和食品

工业,而在消费品的价格中得到实现。工

业、农业、建筑业等国民经济部门采用的

生产资料价格比较低,这就相应地降低

了这些部门的产品成本。

在某种情况下,也要考虑到必须优

先刺激某种产品的生产,以及相应地变

动对该种产品的需求。企业的批发价格

在经济核算和对成本的卢布监督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刺激企业改进工作

质量、节约资金和降低成本的批发价格          

水平,才符合于经济核算的要求。如果批

发价格使企业在执行成本计划当中,不

能得到生产赢利,甚至不能抵偿开支,那

就会削弱企业的经济核算和企业对提高

经济活动质量的关心。另一方面,在企业

工作方法落后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赢利

而把批发价格定得过高,就不会刺激企

业去采用先进的生产定额。

社会主义生产的不断增长和完善,

产品的社会必要消耗的减少,是降低批           原则对

发价格的基础。降低批发价格又是降低

成本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