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关于“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十七、关于“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原书第三十六章)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各国间的新型的

经济关系  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和各人

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世界

社会主义体系各国间的日益发展和巩固

的兄弟般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间的经济合作,

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的国际关系。

这种相互关系建立在完全平等、尊重领

土完整、尊重国家独立和主权、互不干涉

内政的原则上。兄弟般的互相援助,是它

们的相互关系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

互相援助有力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国际

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和

兄弟般互助,对于新社会制度的胜利具

有重大意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关

系占统治地位,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各

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相适

应,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国家间的经济联

系,服从于在利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

断扩大生产来提高人民福利的任务。社

会主义阵营各国之间的合作的发展,将

加速提高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经

济。因此,在社会主义阵营,没有也不

可能有经济扩张、不等价交换、竞争、强         事实上有

国剥削和奴役弱国等。

社会主义各国之间的多方面的合

作,以完全平等、互相尊重国家利益和社         事实上也是

会主义互助为基础,它胜利地为社会主           没有做到

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有了这种

合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世界社会

主义经济体系的优越性,来发展这个体

系中每个国家的生产力,并且加强整个

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力量。

与资本主义不同,社会主义阵营各

国间的分工不是依靠强迫和暴力,不是

通过残酷的竞争,而是通过彼此平等的国

家的兄弟般合作和社会主义互助形成的。

同时,社会主义的分工可以使各个

国家作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平等成

员,彼此取长补短,因而有可能节约财力

和人力,消除国民经济中个别部门的不

必要的平行发展,以加快各国经济发展

的速度。每个国家都可以集中自己的人

力财力来发展在本国有最有利的自然条

件和经济条件、有生产经验和干部的部

门。而且个别国家可以不必生产能靠其

他国家供应来满足需要的产品。这样就

可以在工业中达到合理的生产专业化和

协作化,在粮食和原料生产上达到最适

当的分工。

在资本主义阵营中,发达国家和落           有的国家革命那

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建立在弱肉强食           么久了,经济上

的基础上,这种关系首先反映着双方的           一直还很落后。

力量对比,并以保持不发达国家、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的落后状态为目的;而社会

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关系,则以全面互

助和把不发达国家一直提高到先进国家

水平为特征。由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分工,

各人民民主国家便易于消灭从资本主义

继承下来的经济落后状态和经济发展的

片面性,为工业化创造有利条件,巩固经

济上的独立自主而不依靠资本主义世

界,更迅速地发展经济和增进人民的福利。

社会主义各国的相互关系摆脱了根

本矛盾和利害冲突。过去,在这方面,虽

然有过某些错误和缺点,但现在已经顺

利地克服和消除了。在加强和扩大社会            有问题

主义阵营各国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合

作的过程中,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也

就发展和巩固了起来。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各国经济合作的

计划性为了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间

的有计划的经济合作,在1949年,按照

参加国完全平等的原则,成立了经济互

助委员会。参加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有苏

联、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

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

斯洛伐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以观

察员的身份参加委员会的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实现,对发展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国家之            对中国的写法,

间的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此期          同前面写别的国

间,它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            家有点不同。

列的长期贸易协定。

计划的配合并不是要编制整个社会

主义阵营的统一计划。世界社会主义体            赞成

系各国的发展,以它们在政治和经济方

面的完全独立和自主为特点。同时,世界

社会主义体系各国的有关经济机关的代

表彼此协商,协调它们的计划,使欧洲各

人民民主国家有可能专门发展自然和经

济条件最有利的那些工业部门和产品生

产部门。

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广泛专业化和

协作,可以在建设同类企业方面避免不

必要的重复,达到最有效地利用设备,大

量节省物力和财力。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必须通过生产的

广泛专业化和协作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

的国际分工,这是各国的自然条件和历

史因素决定的。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都

是中小国家,对其中每一个国家来说,发

展所有的工业部门,在经济上是不合理

的,也是力不胜任的。另一方面,它们的

国土都彼此相邻,而且靠近苏联,这就为

生产的广泛专业化和协作,创造了有利

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情况就不同了。

它是一个大国,人口居世界第一,拥有丰

富的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因此它自然

给自己提出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任

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参加社会主

义的国际分工的体系,并享有这个体系

的一切好处。

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对于最重要的

重工业部门,首先是机器制造业部门,具

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由于苏联和欧洲各

人民民主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的配合,

就确定了个别种类的机器和设备的生产

专业化的主要方向,以及提高机器制造

业的最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的方法。在

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动力机器、农业

机器、运输机器的制造工业、造船业、汽       

车工业和一般机器制造业等生产方面,

都决定实行专业化。

在农业方面,苏联和保加利亚达成

协议,认为有必要增加保加利亚的葡萄、        保加利亚有六百

水果、蔬菜和这类产品的加工品的生产,        万人口,总要搞

并根据互利原则,扩大上述产品对苏联          点粮食吧!

的输出;而苏联则向保加利亚输出粮食

和棉花。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经济合作的形式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各国的经济合作的

主要形式,是对外贸易、贷款、科学技术

援助、在培养干部方面合作和交流经济

建设经验。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对外贸易建立

在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对外贸易完全

不同的原则上。在资本主义世界,集中在

垄断组织手中的对外贸易,是为了以不

等价交换及其他掠夺和奴役落后国和附

属国的办法来保证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对外贸易由国家垄

(苏联和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或者           说我国的对外贸

由国家严格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这          易是严格管制,

些国家的对外贸易是为了达到共同繁             完全不对。

荣,加速这一阵营各国经济的发展,提高

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每个国家都通

过对外贸易把本国一部分愈益增多的国

民经济产品销售出去,换得日益增多的

物资,如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工业设

备、原料及其他商品。每个国家都输入

它所必需的商品,并输出其他国家需要           事实上有卖肉带

的商品,同时没有一个参与国强迫对方           骨头的贸易,这

接受它所不要的商品,而这种现象,在资         是一种政治性的

本主义市场是屡见不鲜的。                     贸易。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世界市场的商

品价格是稳定的。这种价格是在完全遵          

守互利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双方的          

自愿协商规定的,因此不会有任何的歧           不是那么一回事

视和不等价交换,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对

外贸易所特有的价格繁多现象。1957年

6月,在经济互助委员会会议上,缔结了

该会成员国间的多边清算协定。这将促

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的进一步增长。

1957年,对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贸

易,在各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如下:

波兰占61%,捷克斯洛伐克占68%,罗          波兰同资本主义

马尼亚占74%,匈牙利占70%,保加利          世界联系较多

亚占85%,阿尔巴尼亚占96%,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占73%。

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进出口构成,由

于进行了根本社会改革和经济改革,而

发生了重大变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曾要求大量进口机器、设备和工业原料,

因此这些商品在进口中的比重有了显著

增加。后来,各人民民主国家由于工业特

别是机器制造业的顺利发展,就不再进

口大量的工业品,而开始出口许多工业

品了。

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出口中,在1937

年,机器和设备占6.4%,1957年已占

40.9%。捷克斯洛伐克出口机器制造业、

冶金业和化学工业产品、焦炭和皮鞋。

贷款是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经济合作

的重要形式。在资本主义世界,信贷关系

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垄断组织对不发达国

家进行经济掠夺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在

社会主义阵营,债权国不因给予贷款而

有任何特权。贷款的条件十分优惠,一般

年利2厘,有时不要利息,往往在贷款的

最初几年不收利息。贷款首先用来购买

设备、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而供应成套

设备对完整的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贷款也被用来购买该国不生产但又

为该国居民所必需的消费品。得到借款

的国家,以该国大量出口的普通商品,按

公平价格来偿还借款及其利息。

例如按照1950年2月14日订立的

贷款协定,苏联按优惠条件(年利1厘)

给中华人民共和国3亿美元的长期贷

款,分5年使用(自1950年1月1日

),每年以同等数目交付,用来从苏联

购买恢复和发展中国国民经济所必需的

机器设备和器材,包括电站、冶炼厂和机

器制造厂的设备,煤和金属矿石的开采

设备,铁道及其他运输设备,钢轨及其他

器材等。1954年苏联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52000万卢布的长期贷款。根据1953年

1954年的经济协定,苏联对中国的许

多大型企业的建设、设备安装和开工生

产进行帮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共贷

款给人民民主国家280万亿卢布。

  两个世界体系的经济竞赛社会主义

越出一国范围变成世界体系,标志着

两个体系经济竞赛中的新的历史阶段。

这两个互相对立的社会体系的竞赛

进程的结果,决定着目前整个世界的发

展。40年来,社会主义不容争辩地证明

了它是一个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社会制

度。

这种优越性表现在社会主义阵营所

有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飞快速

度上,表现在这些国家的人民福利不断

提高上。在经济发展的速度方面,社会主

义国家把资本主义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社会主义国家具备一切必要的条件,在

经济方面,即按人口计算的产量方面,赶          没讲时间

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不单单是扩大和加强

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两个世界体系的

和平经济竞赛,并不排除两个体系的国

家加之间发生经济联系,反而要求建立和

发展这种联系。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国

家遵照列宁关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

平共处的原则,尽力同一切想跟社会主

义阵营扩大经济联系的国家广泛发展贸

易。这种政策有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和加强世界和平,并符合于各国人民的

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基

于平等互利原则所建立的经济联系的发

展,将帮助不发达国家摆脱落后状态,使            这个道理讲

它们在同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中能够处              得对

于比较独立的地位。

  两个体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的经济竞赛证明了社会主义体系比

濒于灭亡的资本主义体系进步,并具有

无可置疑的优越性。

 

三十六章,除少数地方外,一般还

好.讲得不错。